娄半城在那场大风之前到达的港城。
得益于曹卫东的提醒。
他早早的在港城购置产业,谋划布局,终于积累了一笔不菲的产业。
只可惜好景不长。
一方面,娄半城生意不断坐大,触碰到其他人的利益,惹来觊觎。
另一方面,他刚巧赶上了港城最黑暗、最混乱、最动荡的时段。
这是一段华探长横行,黑白勾结,社团猖獗的残酷历史。
娄半城就是不幸中了某位华探长的算计,落下来一个全家遭通缉,家业落入他人口袋的下场。
也幸亏曹卫东及时赶来,救下娄半城一家,并且假借半仙之名,帮他傍了元朗区电台大亨,这才让娄半城有报仇的资本。
.......
娄晓娥张罗了一桌饭菜。
一家人齐聚一堂。
酒席之上,娄半城举起酒杯,真挚的说道。
“卫东,这次还真是多亏你了,要不是有你在,我恐怕这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什么话都不说了,都在这杯酒里。”
说着,娄半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娄晓娥在旁边看着,撒娇式的说道。
“爸,你别喝这么快。”
然而娄母却笑了笑。
“晓娥,你就别管了,你爸这段时间受委屈了,他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放不下,现在这个疙瘩解开了,难道开心,你就让他喝点吧。”
老丈人都这么敞快,曹卫东自然也没有含糊,也跟了一杯。
放下酒杯,曹卫东好奇的询问。
“岳父,你跟我讲讲,究竟是怎么个情况?”
娄半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为曹卫东说明。
其实这事说来话长,但总结下来,也就一句话而已。
在元朗区电报大王田晋光的帮助下,娄半城收集那位诬陷他的华探长的罪证,并且将其提交给“廉政公署”,最终搬倒那位华探长,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然而曹卫东深知,在娄半城复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件足以载入港城史册的大事件。
总华探长的陨落!
.......
探长。
这是一个已经不存在的警队职务称呼。
起初,为了维护辖区内的统治,港英政府特设了探目、探长等职务,由他们维护警区的治安。
而且作为殖民地,港英政府秉承着有油水就捞的心态,大肆搜刮。
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探长,自然不是善茬。
这些探长们都是地头蛇。
他们对治下的“社团”情况非常熟悉。
探长们黑白通吃。
如果是白的,就允许他们从事偏门生意,甚至为其提供方便,赚取报酬。
如果是黑的,则严控他们旗下的马仔不要从事诸如谋杀、持械行劫,甚至花钱买替罪羊,好让辖区表面上太平无事,令英国鬼佬上司满意。
后来,港英政府又增设了总华探长的职位。
总华探长只对处长负责。
整个大区的探长都归总华探长指挥和调度。
如果说探长本身就是黑白通吃的老油条,那么能当上总华探长的自然都是老油条中的人精。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出现了所谓“四大总华探长”的说法。
在总华探长的包庇下。
彼时的烟档赌档遍地开花。
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过总华探长善于讨好上司,港英政府也就坐视总华探长不断坐大。
反正对他们来说,只要能从这些华探长手中收取数目可观的利益,在社会秩序表面上稳定的情况下,他们都不太理会下属的违法行为。
然而这一切,造成了港城腐败现象严重。
彼时就连公共服务的消防队,也是收钱救火,如果没有钱,消防队员到达后会站着不动,看着大火吞噬一切。
当时甚至有人说过。
“腐败已经成为香港警队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白天起床刷牙一样。”
1973年6月8日,英籍香港总警司葛柏携带巨款成功潜逃回英国。
这个消息旋即传遍港城。
早已饱尝贪污祸害的香港市民闻讯大为震怒。
来自各阶层的市民纷纷上街抗议,“反贪污、捉葛柏”的口号此起彼落。
为平息民愤,新上任的港督麦里浩提请立法局同意建立一个专责独立的肃贪机构。
就在这种背景下,1974年,港城廉政公署宣告成立。
廉署成立后,持续不断地打击警队内的贪污,警察和黑道之间的联系开始收敛。
然而这世上还是有些不怕死的。
有绰号“跛豪”的大毒枭吴锡豪在犯罪过程中被捕,此案牵连一大批警员落马,甚至一些退休警官也都受到牵连,其中四大总华探长之一的蓝刚就在其中。
由此标志着总华探长的陨落。
娄半城之所以伸冤成功,也是因为搭上了这股东风。
但不管怎么说,娄半城伸冤成功,这总归是一件好事。
曹卫东频频敬酒。
喝着喝着,曹卫东突然发起了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