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也不走动了,今天找到了我的门上,说是来给姑太太请安,让我给引荐,这家人我还是认识的,想了想就把她们带来了,奶奶要不要见见她们?”
王熙凤皱了皱眉道:“多年都不走动了,这突然上门,可是有什么难处,或者有其他事?”
周瑞家的道:“以前在京城住的,后来去了庄子上,应该过得不如意,这次找上门来,可能遇到了难处,那刘姥姥虽然没明说,我估摸着就是这么个意思。”
王熙凤道:“不是姓王吗?怎么又姓刘?”
周瑞家的道:“那个小孩子叫王板儿,才是正主,那个刘姥姥是他的姥姥,带着孩子过来的。”
听到刘姥姥的名字,贾琮心中一动,看来这是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
刘姥姥此人,看似愚笨,频繁闹笑话,实则大智若愚,心如明镜,只是故意配合众人开玩笑,并非真的一无所知。
所做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迎合众人,多得一些好处罢了。
这也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以而为之,不过此人颇懂恩义,知恩图报,却也是一个难得之人。
既然是王熙凤她们王家的亲戚,自己倒不好多说什么,一切静观其变就好,何况有自己在,贾家应该走不到那一步。
王熙凤道:“既然来了,那就让她们进来见见吧。”
周瑞家的点头去了外面,一会领着一个老婆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走了进来。
刘姥姥来到屋里,看到王熙凤,便知道这是正主,连忙上前行礼问安。
王熙凤见刘姥姥年纪甚大,也不好受人家的礼,忙对周瑞家的喊道:“周姐姐,快搀着别让拜了,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儿,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道:“这位就是刘姥姥。”
王熙凤让她们在旁边坐了,板儿便躲在刘姥姥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王熙凤见此,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听到王熙凤的话,贾琮心中暗笑,凤辣子的嘴巴,永远是那么的犀利,不饶人。
刘姥姥连忙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得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
凤姐道:“这话听着没得叫人恶心,不过托着祖父的虚名,做个穷官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俗话说得好,朝廷还有三门穷亲戚呢,何况你我。”
转头对周瑞家的道:“回了二太太了没有?”
周瑞家的道:“还没有呢,等奶奶的示下。”
王熙凤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就罢了,要得闲呢,就回了,看怎么说。”
周瑞家的答应一声,便下去了。
凤姐让人抓了把果子给了板儿,刚说了几句话,周瑞家的就回来了。
对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儿,二奶那陪着也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
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没什么说的便罢了,要是有事只管和二奶奶说,和太太是一样的。”
周瑞家的一面说着,一面给刘姥姥递了个眼色。
刘姥姥会意,不过让她开口求人,却有些难为情,待要不说,可是想到此行的目的,还是红着脸开口道:“今日初见原不该说的,只是大老远的奔了你老来了,少不得说了。
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不为别的,因他爹娘连吃的也没有,天气又冷,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凤姐多么精明,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来打秋风的。
见刘姥姥怂恿着板儿开口,那小子光顾吃东西,根本不听话。
笑了笑道:“不用说了,我知道了,这也到了饭点了,周嫂子,带她们下去用饭吧,琮兄弟在这里,我就不去做赔了,一定要让她们吃好了。”
丫鬟将刘姥姥祖孙带出去,王熙凤对周瑞家的道:“方才回了二太太,二太太怎么说?”
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原不是一家子,当年他们的祖上和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因此才连了宗的,这几年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了,却也从没空过。
如今来瞧我们,也是他的好意,别怠慢了他,要有什么话,叫二奶奶拿主意就是了。”
王熙凤闻言,点了点头。
“周嫂子,你先带她们去用饭吧,吃过饭再带过来。”
“知道了二奶奶。”
周瑞家的答应一声,就转身下去了。
这时,平儿也赶了过来,笑道:“奶奶怎么想起来今天做东了?”
王熙凤笑道:“这段时间忙的够呛,好不容易闲下来了,恰巧他们兄弟也在,正好一起聚聚,大家在一起说说话。”
王熙凤让人上了酒菜,四人坐在一起边说边聊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