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恩,就是那无比锋锐的箭头,其余选手呈“人”字形在他的身后扇形排开。
这幅画面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卫恩和苏炳天之间的张培勐。
此时第6道上的张培勐被苏炳天拉开了一个身位,导致这个“箭头”阵型像是有一个“缺口”一样,若是他能和卫恩调换一个位置,那就完美了。
此刻场上的局势,卫恩在前方一骑绝尘,苏炳天落后他一个身位,张培勐落后苏炳天一个身位。
再其后,并不是三年来牢牢镇守第二棒的劳毅,而是年纪比卫恩还要小上半岁的谢震叶!
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谢震叶这道后浪,要掀起属于他的波涛了!
60米之后,正常情况来说卫恩应该进入极速状态了,但这次他却依旧收着力,仅发挥出九成实力。
但饶是如此,他和场上其他选手的差距依旧在不断拉大。
没办法,这就是绝对的实力差距。
70米,80米,90米......
距离终点越来越近,而观众们也清晰的看到卫恩的放水姿态。
此时大家都明白,想要看到卫恩在这场比赛中创造出一个历史级别的超级成绩是不可能了,于是许多人都把目光放到了他的身后。
在卫恩的身后,苏炳天和张培勐之间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30米之前,苏炳天以他极强的加速能力领先于张培勐。
不过在30米~60米的区间内,苏炳天再也没能继续拉开和张培勐之间的差距,两人进入了僵持阶段。
而60米过后,观众们便能明显的看到张培勐在不断逼近苏炳天。
相比起卫恩以绝对实力在前方一骑绝尘,苏炳天和张培勐之间如火如荼的竞争,其实同样具备观赏性。
赛场上,跑到后程的速度保持阶段,苏炳天发现自己没有去年那么轻松了。
张培勐在疯狂地朝他追赶,这种强敌在侧的感觉他已经感受了太多次,去年的全锦赛上他就是在最后10米被张培勐完成反杀的。
但不一样的是,那一次虽然他们二人都没有跑进10秒,但整体节奏都保持得非常不错,后程并不是特别紧绷、吃力的状态。
但现在,苏炳天又重新感受到了12年以前的那种情况,一到后程,尤其是最后20米,身体就会感觉无比吃力,技术动作也有些无力维持。
这一点,兰迪很早就预料到了,但并没有提前告诉他。
对于苏炳天的各项身体条件,尤其是身高的限制因素摆在这里,势必会带来极大的步幅调整难度。
因此兰迪完全是在按照极端前程型来打造苏炳天的,所有的技术调整,包括什么起跑器的距离、膝关节角度,都是为了发挥出更加炸裂的前程而服务。
要什么后程?
前程勐冲就完事了!
和走向极端前程型的苏炳天不同,张培勐这一整个冬天都在黎庆的指导下往后程型方向发展。
186公分的身高,长久以来居然是个均衡偏前程型选手,着实是有些离谱了。
这两年来张培勐在刻苦用功下,身体的力量素质已经达到了原时空所未曾达到的水平,黎庆便认为是时候进行跑法转变了。
46步还不够,近半年时间的冬训、春训,他为张培勐所制定的训练计划都是为了继续加大张培勐的步幅。
尤其是进入途中跑阶段的步幅,腾空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同时大腿要积极送髋、积极下压。并且着重锻炼他的踝关节刚性,让他能够承受更加强大的蹬地力量和扒地力量。
半年的功夫,终于把张培勐从全程46步,调教成了45.5步。
别小看这0.5步,就是这0.5步,让张培勐得以真正从均衡偏前程型跑法,向均衡偏后程型跑法转变。
不过步幅的调整改进,似乎比纯粹的步频提升更加难以适应。
苏炳天有些不太适应这重新变得吃力的后程,张培勐为了改变跑法,这半年的时间里似乎也稍微忽略了前程能力的稳定。
前程的落后有些大,40米的距离,未必能让张培勐完成反超。
最后10米......
“卫恩遥遥领先,处于第三位的张培勐在拼命追赶,看上去要追上苏炳天了!”
“卫恩率先冲过终点,9秒82!”
“2013赛季的首秀,居然如此轻松地跑出了9秒82,相信看到这个画面,大家再也不需要担心卫恩的竞技状态了。”
“恭喜卫恩,在今天的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以9秒82的成绩创造了赛会纪录,同时也大幅度刷新了100米项目的本年度世界最好成绩......”
卫恩以非常放松的姿态晃过终点,最后的这10区间,他的用时已经掉到了0.89秒,不过依旧比苏炳天的0.90要快上0.01。
而现场的国内外记者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时刻,一阵“卡察卡察”的快门声在媒体区响起,随后这些记者又“堂而皇之”地翻进了赛场,提着相机追在卫恩的身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