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公主发了噩梦惊醒,不管红素几个怎么哄都再难睡着,只有江俨低声安慰的声音才管用。
那时候在门外廊柱下值夜的江俨一听到里间传来唤人的声音,就进去外间,隔着一道红木四君子屏风隔断,跟里间的公主说话。
可他平日一贯沉默,说不出什么有趣的话来,公主也不爱说话,经常是两个人一起沉默,静极了的时候公主害怕,就轻轻唤他一声,江俨“嗯”一声作答。
如此,公主就知道他守在外面,敢放心地睡了。
久而久之,连江俨都觉得自己无趣得厉害,便从宫外头淘换了许多民间的话本子,筛掉那些儿女情长小姐书生一类不靠谱的故事,剩下的有趣故事他都记在脑子里。
有时候也去钟鼓司转转,里头有几位来自宫外的说书人,其中有个老头儿心善,常常有宫人没有差事做的时候便去他那里听他讲段子。江俨便每天抽空到那儿听一段,听老头说一句,自己跟着念一句。
等老头儿脑子里的段子挨个讲完了一遍,再讲不出新鲜花样的时候,学有所成的江侍卫已经出师了。
脑子里记了那么多有趣故事,一到公主夜间睡不着了的时候,江俨就轮换着讲给公主听,俩人总算不用隔着一道屏风沉默了。
那时候,江俨脑子里装着数不清的故事,能连着给公主讲一年没有一个重样的。
可这好几年没给别人讲过,现在倒是忘了大半,只能拣着印象最深的那几个讲。适合小世子听的故事,应该要简单些,寓意明亮些,要有教育意义才好。
江俨沉思了下,只好往孔孟之道上讲。“孔子有天要外出,出门便发现天下雨了,可是他没有雨伞。他的学生跟孔子说:‘子夏有呀,老师可跟子夏借。’孔子一听便觉得不妥,解释道:‘子夏自小家贫,十分护财。我要是跟他借,他不借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可要借给我,他肯定要心疼。’于是孔子淋着雨走了。”
江俨讲完,心中稍有那么点忐忑,生怕小世子嘴里又蹦出一个“不好听”,彻底嫌弃了他。
却不料公主听了他讲的故事,却微微睁大了眼,显得有点吃惊。江俨不明所以,只好继续道:“所以和人交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为人着想,要多体谅别人的短处,如此才能使友谊长久。”
“鱼叔叔讲得不对!”听他说完,皓儿皱着小小的眉思索了一番,反驳道:“这个故事娘亲也给我讲过,带了伞的不是子夏,而是子贡啊!”
江俨回忆了一遍,确定自己没有记错。可看小世子明显存疑的样子,一会儿看看公主一会儿看看他,很明显是在思考两人谁讲得是正确的。江俨不假思索地回道:“公主讲得对,是属下说错了。”
皓儿又皱眉,“就算是子贡,那也讲得不对。娘亲说孔老夫子自己买了一把伞。鱼叔叔你讲得不对。”
江俨从善如流,又主动认错:“公主讲得对。”
容婉玗偏头去看江俨,忍不住微微笑弯了眼。她刚想跟皓儿认错呢,这人倒提前一步了。
心中便想:误导了皓儿好像不对,可做娘的失去权威好像也不好……毕竟一个人名而已,好像也不是很重要……至于孔圣贤,想来不会买不起一把伞……
脸上窘迫,心中只好这般安慰自己,讲错了便讲错了罢,左来想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正这么神游天外的时候,就见皓儿探口从锅子里捞起一片肉,还不怎么熟的样子,有点失望说:“鱼叔叔再讲一个。”
江俨也没有推拒的道理,只能逼着自己再从脑海里挖故事。
“世子在宫外住了四年,可知道民间过除夕的风俗?”
皓儿掰着手指头数了好几个:“贴对联、贴福字,晚上会在府里挂好多好多红灯笼,放炮仗和烟火。然后看戏班子表演,一起吃团圆饭。吃完饭等太奶奶和娘亲发压岁钱,然后守夜等到子时正再去睡觉。”
江俨语气特意放温和了些:“世子说得是京城富庶百姓的除夕,可农村的老百姓买不起烟火,也请不起戏班子,他们的除夕却不能过得这般奢侈。”
皓儿竖起耳朵听着,连容婉玗都认认真真地听。
“属下家中曾有个长随,后来家中发迹了便赎回了自己的卖身契。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就上门与我父亲说,请我与兄长和妹妹几个孩子去乡下过年玩。我们几个好奇得不行,就随他去了。”
“除夕一大早起来,他们要在自家院子里扑上芝麻秸,全家都都用上去踩踩,这叫“踩岁”,寓意着长命百岁的好兆头。白天的时候要理发沐浴洗衣,一定不能把脏的东西留到第二年,不然会留下霉气。”
“晚上吃年夜饭的时候,桌子上一定要有鱼,这鱼任何人都不能吃,连筷子都不能碰着它,这代表着年年有余,吃了这鱼便是破了福气。年夜饭也不能吃完,最好留一些剩饭放到大年初一早上吃,这隔夜饭取得也是年年都留有余粮的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