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多少人在除夕前眼巴巴地等着皇家的帖子,却总是失望。
看前面聚了好几位贵妇人,江俨停下脚步,待公主的肩舆行到前面后,悄无声息地换到了肩舆的左侧,走快两步跟上了,整个人藏在了肩舆的阴影后。
毕竟身在后廷,需得守男女之大防,他一个侍卫不好在外人面前离公主太近。
一众贵妇人都停下脚步,垂首恭恭敬敬地等着,等肩舆行得近了,这才盈盈下拜:“给公主殿下请安。”
公主掀帘子一看,见其中有两位都是老长辈,穿着厚重的宫装站在冷风中挨冻,怎么还能坐得住,当下领着皓儿从车上下来,要与她们同行。
几位命妇受宠若惊,便是公主不甩她们一个眼神,直接乘车走了,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这样下车与她们同行,都觉得得了天大的脸面,忍不住想公主真真是平易近人,莫怪京城好些人都说公主堪为女子表率呢!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夫人感慨道:“好些年未见,公主越发明艳动人了。”
容婉玗微微一笑,目光温婉地应道:“好些年未见,老君也越发精神矍铄了。”
那老君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旁边的魏夫人赶紧搀稳她。魏老君又说:“前些时候我那孙女每日念叨着公主,就等着今日跟着进宫来见你一面。可谁曾想前两日受了些凉,今日连起身都觉得头晕,却说什么都要进宫来。我好说歹说怎么都不听,发了一通脾气,她这才消停。”
她话中的女子是她唯一的孙女魏明珠,这名起得是俗了些,可大俗即大雅,“明珠”二字也足见魏家对这唯一的掌上明珠的宠爱。
魏明珠比公主足足小了六岁,容婉玗还在长乐宫中尚未出嫁的那几年,明珠常进宫来看望她的大姑母——即皇贵妃娘娘。
这小丫头鬼精鬼精的,仿佛全身上下都是用不完的朝气。一来二去,倒是跟公主混熟了。常常把一些宫外头的趣事讲给公主听,公主与母后打了招呼后出宫去玩的几次便都是去的魏家。
后来容婉玗嫁入徐家住在了宫外,刚嫁人便守了寡,魏家里曾经跟她们玩在一块儿的又都是些未嫁人的小姑娘,公主便慢慢地不去魏家了。
明珠却常常来公主府找她玩。两人时常见面,感情越发深厚了。
那么有朝气的姑娘,却偏偏除夕这大好佳节病得这么厉害,也不知会怎生难过?公主知她肯定不好受,关切问:“明珠身子可还好?您让她好好歇着养病,等过两日我出宫去见她就是了,何苦折腾自己的身子?”
魏夫人叹口气:“明珠前些日子就闹腾着要进宫,说公主你受了委屈肯定难过得不得了……”才说一半就赶紧歇了话头,魏夫人忍不住啐了自己一口,这都说什么呢?怎么自己说话跟明珠似的不着调。
公主脸上笑意一顿,只能当没听到这话。其实她真的没怎么神伤啊绝望啊心死如灰啊,顶多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浅薄如水的情分而心灰意冷,可惜这话没法与她们说,与其说了被认作是在强颜欢笑,倒不如不说。
江俨隔着远远的偷听,听到魏夫人语出不妥时当下心中一紧,立马转了视线,看到公主脸上笑意一顿,两息功夫神色才恢复如常。
江俨眼神微暗——原来公主还是在意徐肃的,可那样……的浑人,怎么能配得起她!
晚宴用了一个时辰,文宣帝便从保和殿的朝臣宴上退了下来,留下承昭太子一人主持大局,自己却径自赶到了坤宁宫的后宫宴上。
后妃并一众夫人恭恭敬敬行过礼,只小声跟旁人聊天,基本再不动筷子,比先前更显拘谨了。
文宣帝一连灌下了两杯解酒茶,眼神朦朦胧胧。虽然端着帝君的架子,可皇后却心知这人已经有几分醉意了——他平时就算不笑的时候,嘴角也是舒展着的,不像此时微微绷着嘴角,看起来挺严肃的样子,其实已经醉得有点糊涂了。
皇后淡淡一笑,真是醉都醉得这么唬人。谁知文宣帝突然把自己的左手按在了她的右手手背上,轻轻地握住了。
皇后偏头去看他,他眼神有点朦胧,眼底却是一片潋滟暖意。这大殿之上灯火通明,他眼中的深情仿佛化成了一汪水。
于是皇后也没有抽出手,任由文宣帝握着轻轻摩挲。有面前的宴桌挡着,底下坐着的人也看不到。
宴上的菜品样样精致,可真正腆着肚子来吃的估计也没谁了。看过烟花,又一派诚恳地给陛下和娘娘送出了贺词后,命妇们就纷纷告辞了——没看陛下都专门早早地从朝宴上退了场,特地过来陪娘娘和公主守岁来了么?她们再不识趣些可怎么能行?
到了亥时,承昭太子也送别了诸位朝中肱骨之臣,到了坤宁宫与她们一起守岁。
见陛下一家都齐了,老魏公公给手边的宫女太监们使了个眼色,领着他们退下去了。
不一会儿,只听夜空中噼啪几声炸响。容婉玗抬头去看,只见繁星如许的夜空中瞬间又绽开几朵五彩缤纷的烟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