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还未结束。
但幸运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被初次听到的第一乐章给震慑住了,沉浸在音乐传达的感情中迟迟回不过神来,也就没有人鼓掌影响接下来的演出。
于是,他们胸腔中的愤怒在高雅而宁静的行板乐章中获得了舒缓。
在这里,于海指挥的动作随着他心绪变得平和起来。
弦乐的中低声部奏出了一段深沉的、歌唱的旋律,犹如雨过之后短暂的天晴。
那是经历过挫折和一段难熬岁月之后的平静和思考。
当让人猝不及防的不能接受的命运突然出现之后,大多数人的第一个想法是挣扎和逃避。
于海也是如此的。
所以当他度过最初的一段时间的慌乱无措和不愿相信之后,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对于未来的思考。
这第二个乐章,对他来说就是那时候内心的思考和权衡。
思考着未来该如何走下去。
权衡着是否应该放弃抗争,顺从命运的安排。
大提琴以其独有的安详之音进行抒情,就像他不断回忆起的那些往昔的美好和好不容易挣来未来。
也许放弃挣扎,直接接受命运的安排是最轻松的决定。
但是单黄管和大管奏出了带有战斗号召性的第二主题,却在不断地提醒着他的不甘心和不断的自我鼓励。
水中月音乐厅中,所有人的眼睛紧紧盯着舞台上那道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的年轻身影。
每个人都有软弱徘回的时候。
所有人也都有遇到苦难无法抉择的时候。
他们理解那种心情,也能够在这第二乐章中,看到这个曾经被命运敲响了房门的人内心的思考。
关于他曾经的犹豫,挣扎,以及自我救赎。
是直接推开门,直面命运,坦然接受它的审判,任由自我被碾进尘埃里,过往的一切美好,未来的一切向往都烟消云散。
还是拿起脚边的武器,奋起反抗,坚决撕碎一切莫名其妙的不公,誓死扞卫自己的未来和如今拥有的一切?
这一刻,全乐队的强奏后爆发,既像战士出征前鼓舞士气之歌,又像凯旋的英雄赞歌,也是作曲人对于自我战胜命运的鼓励。
犹疑不定终究化为坚定的决心。
之后的六次变奏,也不是诉说,而是呐喊。
想象着这个少年曾经面对过的苦难,孤独而又努力坚强。
他们的内心就不可抑制地涌起一股疼痛感。
为少年的经历,也为他的坚韧。
即使自认为不是鲸落粉丝的人,也不可避免被音乐所裹挟,代入到他的位置中。
作曲人们一边也围着这精彩的变奏而拍桉叫绝,一边也为乐曲中让他们产生的那种巨大的情感共鸣而心惊。
他们也是天天听音乐会,见识过大场面的人了。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现场,能够让他们身心这样投入进去的。
第二乐章表现的是内心的短暂宁静和思考,也让所有听众在音乐中剖析了一遍自己内心。
等到第三乐章开始的时候,他们才勐然惊觉,自己对于这首乐曲的代入感居然这么强。
然而于海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去纠结这一点。
冲突和战斗已经被打响了。
他挥舞着手中的指挥棒,向着命运发起了一次次冲击。
就像是穿越之前的挣扎一样。
好不容易才有的今天,努力了这么久,才感觉到了光明的一丝,是真的不想这么干脆的放弃啊!
第一次,他以大提琴为武器,这里的声音比第二乐章来得急促、激动,但转承起和之间似乎又有些力不从心。
然后他再招呼和弦过来给予自己力量,然而面对太过强大的对手,这道声音还是不免有些软弱的震颤。
于是,他亮出了圆号。
和第一乐章不同,这里的圆号以一种稳重的声音,坚定的姿态稳定局面。
就像是一位斗士,在面对庞大的敌人之时,努力积蓄力量,拼凑自己的实力。
每一道声音的出现,都有过犹豫和矛盾,乐章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丰富。
听众感觉似乎自己在看一场放弃退路,孤注一掷的挑战。
少年在决心和命运斗争之后,似乎有些不自量力,这个过程很艰辛,困难重重,然而他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一次有一起的发起冲锋。
随着最后定音鼓的敲击,第一主题出现,音乐逐渐上升,音域不断扩大,力度由弱到强,音乐色彩渐渐明朗,表达出的信心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冲入第四乐章。
所有的听众在这一刻都不由自主地坐直的身体。
脸上露出了激动和振奋的神色。
沉浸式地体验这首作品,让他们似乎陪着舞台上的乐手们一起和厄运对抗了一场。
其中的困难和不容易,甚至让人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但是终究,鲸落还是胜利了。
他们也陪着一起庆幸这场胜利并为此欢呼雀跃迎接凯旋的终章。
同时他们也不可避免为这一场黑暗朝向光明的转变所震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