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的冬雪初降,覆盖了宫墙琉璃瓦,却未冷却御书房内的紧张氛围。朱元璋身着玄色龙纹常服,手指重重叩击着案上的军事舆图,目光如炬地扫过兵部尚书唐胜宗、英国公张辅等重臣:“日本残余势力勾结西洋蛮夷作乱,不仅是对大明统治的挑衅,更是对天朝上国威严的践踏!此次二次征伐,既要平定日本叛乱,更要跨海远征,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付出代价!”
案上的舆图清晰标注着日本九州岛、吕宋、马六甲等关键节点,红色标记的明军驻防区域与蓝色标记的敌军势力形成鲜明对比。张辅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远征海外需水陆协同。臣建议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文忠率领五万陆军增援日本,协助徐达、朱棣肃清残敌;另一路由臣率领三万水师,配备新式火炮战船,先攻克吕宋、马六甲等西洋据点,切断敌军补给线,再伺机讨伐其本土。”
朱元璋点头,指尖落在吕宋的位置:“此计可行。但水师战船与火炮筹备是重中之重,工部需全力以赴。”
工部尚书薛祥立刻躬身应答:“臣遵旨!目前应天府兵工厂已开启三班倒模式,工匠们日夜赶制‘神威大将军’火炮,此炮射程可达三里,威力远超西洋火器。战船方面,正在加急改造二十艘‘福船’,船体加装铁皮护甲,可搭载三十门火炮,预计一月内可交付水师。”
“一月太短!”朱元璋眉头微皱,语气严厉,“朕要你们二十日内完成首批十艘战船与百门火炮的筹备,后续物资陆续跟进。若延误战机,军法处置!”
薛祥心中一凛,连忙叩首:“臣定当督促工匠们不眠不休,绝不延误!”
户部尚书杨思义此时上前禀报:“陛下,此次征伐需调动大军八万,粮草消耗巨大。臣已下令从江南、湖广等地调运粮草三百万石,由漕运总督亲自押运,确保粮草供应充足。另外,军饷已筹备白银五十万两,可支撑半年战事。”
朱元璋目光转向杨思义,语气稍缓:“粮草军饷是大军根基,务必确保运输安全,不可出现任何差错。沿途驿站需增设兵力,严防敌军奸细破坏。”
“臣明白!”杨思义躬身领命。
此时,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手持密报走进御书房,躬身道:“陛下,据潜伏在西班牙商馆的探子回报,西班牙在吕宋驻军五千,配备火炮三十门,战船十五艘;葡萄牙在马六甲驻军三千,战船十艘。两国约定若大明进攻,将相互支援。”
张辅接过密报,仔细查看后道:“陛下,西洋军队虽火器精良,但兵力分散,且不熟悉大明水师战术。臣建议水师出征时,携带足够的火箭与火油,利用福船的机动性,先摧毁敌军战船,再登陆作战。”
朱元璋点头,对众臣道:“将领任命即刻下达:命李文忠为征日陆军总兵官,率领五万精锐驰援日本;张辅为征西水师总兵官,统领三万水师远征西洋;徐达仍任日本都司府都指挥使,统筹日本战事;朱棣兼任银矿总管,确保银矿安全,为战事提供财源。”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叩拜。
散朝后,应天府立刻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城外的练兵场上,李文忠正亲自训练增援日本的陆军士兵。他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示范着刺杀动作:“此次前往日本,面对的不仅是日本武士,还有西洋火枪兵。你们要记住,近战搏杀时,需利用盾牌掩护,快速逼近敌军,避免被火枪击中!”
士兵们齐声应和,手持长枪盾牌,反复演练着战术动作。李文忠走到一名年轻士兵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战场之上,唯有勇猛与纪律才能活命。待平定日本叛乱,朕定会为你们请功!”
年轻士兵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高声道:“愿随将军征战,誓死效忠大明!”
与此同时,长江岸边的水师造船厂内,工匠们正热火朝天地改造战船。薛祥亲自坐镇指挥,不时查看战船的建造进度:“这艘福船的护甲一定要加厚,火炮支架要加固,绝不能在海战中出现纰漏!”
工匠们纷纷应诺,手中的锤子敲击声此起彼伏。一名老工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薛祥道:“大人放心,我们都是祖传的手艺,定能造出最坚固的战船,让大明水师扬威海外!”
张辅也来到造船厂,登上一艘即将完工的福船。他抚摸着船体的铁皮护甲,对身旁的副将道:“战船的机动性与火力同等重要。传令下去,水师士兵每日需进行划船训练,确保在海战中能灵活操控战船。同时,加强火炮射击训练,提高命中率。”
副将躬身领命:“将军放心,属下即刻安排!”
应天府的国库内,官员们正忙着清点粮草与军饷。杨思义亲自监督,对负责押运的官员道:“这些粮草军饷关系到八万大军的生死存亡,你们务必小心谨慎,沿途每隔十里设一个驿站,安排士兵守卫。若有任何差池,提头来见!”
押运官员连忙叩首:“大人放心,属下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粮草军饷安全送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