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心筹备之后,傅友德率领着三十万明军主力,浩浩荡荡地从湖广出发,向着西南挺进。一路上军旗猎猎作响,将士们步伐坚定,士气高昂。傅友德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坚毅地望着前方,心中深知这一路任务艰巨,但他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随着大军逐渐靠近贵州,贵州的山川地貌愈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这里山峦起伏,丛林密布,地势极为复杂,易守难攻。然而,傅友德早已对贵州的地理形势了如指掌,在出征前,他与蓝玉、沐英等人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针对贵州作战的详细策略。
当明军抵达贵州边境时,消息如同疾风一般迅速传遍了贵州各地的土司势力。这些土司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拥兵自重,原本各自为政,但面对明军的强大威慑,他们的命运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一座颇具规模的土司府邸中,几位土司正聚在一起商议对策。气氛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忧虑。
“明军来势汹汹,听闻有三十万之众,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土司焦急地说道。
“哼,明军虽多,但我们贵州地势险要,若能齐心协力,未必不能抵御。”另一位土司试图鼓舞士气,但语气中也难掩一丝担忧。
然而,并非所有土司都有抵抗的决心。一些土司深知明军的强大,认为抵抗只是徒劳,只会让自己的领地生灵涂炭。
“我看还是投降吧,明军势不可挡,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归附大明,或许还能保得一方平安。”一位土司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阵争论。主张抵抗的土司们纷纷指责这位土司胆小怯懦,而那些内心动摇的土司们则陷入了沉默。
就在贵州的土司们争论不休时,傅友德并未急于进攻。他深知,攻心为上,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不过。于是,他派出使者,带着朱元璋的诏书和劝降信,前往各个土司领地,向土司们阐明归附大明的好处。
“当今圣上仁德宽厚,若诸位土司主动归附,不仅可保各位荣华富贵,还能让属地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圣上定会论功行赏,诸位仍可在当地继续治理,为百姓谋福祉。”使者言辞恳切地劝说着。
一些土司在接到诏书和劝降信后,经过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投降。他们深知,抵抗毫无胜算,归附大明或许还能在新的秩序下维持自己的地位。
“我等愿归附大明,听从圣上旨意。”一位土司带着自己的部下,向明军使者表示投降。
傅友德得知有土司主动投降,心中颇为欣慰。他热情地接待了这些投降的土司,安抚他们的情绪,并承诺会善待他们和他们的百姓。
“诸位深明大义,归顺大明,实乃明智之举。本将军定会将诸位的诚意转达给陛下,陛下定会嘉许。”傅友德说道。
然而,仍有一些土司冥顽不灵,妄图凭借险要地势负隅顽抗。他们加固关隘,调集兵力,准备与明军决一死战。
“我们世代在此,绝不会轻易投降。明军若想踏入我们的领地,定要付出惨重代价!”一位负隅顽抗的土司咬牙切齿地说道。
傅友德见劝降不成,便不再犹豫。他果断下令,指挥明军迅速出击。
“将士们,那些顽固之徒不肯归降,妄图与我大明为敌。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抗拒者只有死路一条!出发!”傅友德一声令下,明军如猛虎下山一般,向着负隅顽抗的土司军队扑去。
明军首先来到了一处重要关隘,这里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陡峭,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土司军队在这里布置了大量兵力,企图以此阻挡明军前进。
“将军,此关隘易守难攻,敌军防守严密,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将领向傅友德请示。
傅友德仔细观察了关隘的地形,沉思片刻后说道:“正面强攻必然损失惨重,我们可分兵迂回。一部分将士在此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另一部分将士绕到后山,从背后突袭敌军。”
按照傅友德的部署,明军开始行动。正面的明军擂鼓呐喊,发起猛烈攻击。土司军队见状,全力防守,一时间喊杀声、枪炮声回荡在山谷之间。
而此时,绕到后山的明军正艰难地攀爬着陡峭的山峰。他们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前进,生怕发出声响惊动敌军。
“大家小心点,一定要悄无声息地接近敌军。”带队的将领轻声叮嘱着士兵们。
经过一番艰难的攀爬,明军终于成功绕到了敌军背后。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如神兵天降,向土司军队发起了突袭。
“杀!”明军将士们呐喊着,冲入敌军阵营。土司军队万万没想到明军会从背后杀来,顿时阵脚大乱。
“不好,中计了!”土司军队的将领惊慌失措地喊道。
在明军的前后夹击下,土司军队很快便溃不成军。明军顺利攻克了这处关隘,继续向贵州腹地挺进。
然而,这只是开始。贵州地域广阔,还有许多负隅顽抗的土司势力等待着明军去征服。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明军又遭遇了各种复杂的地形和顽强的抵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