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卧室的飘窗,在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林晚星坐在窗边的软椅上,轻轻抚摸着圆润的腹部,感受着宝宝有规律的胎动。距离三周年庆典已经过去一个月,但那份感动依然萦绕心头。
“在看什么?”陆时衍端着温热的牛奶走近,将杯子轻轻放在她手中。
林晚星抬头微笑,指了指窗外振翅飞过的鸟群:“看它们自由自在的样子,忽然想起我们第一次去国外参加美食节的时候。”
那时的她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如今却已收到无数国际邀约。想到这里,她不禁感慨时光的神奇。
手机适时响起,助理小李兴奋的声音传来:“晚星姐,刚收到国际美食协会的正式邀请函!他们想请您担任下个月在巴黎举办的国际美食文化节的形象大使!”
林晚星与陆时衍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这个荣誉在美食界堪称巅峰,往年都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美食大师担任。
“还有更惊喜的,”小李继续说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来合作意向,希望将您的‘美食无国界’项目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
挂断电话,林晚星仍觉得有些不真实。陆时衍轻轻握住她的手:“这是你应得的。记得你第一次在国际美食节上说的吗?美食是世界的语言。”
林晚星点头,眼中闪着光:“是啊,那时候我做的桂花糯米藕,让一位法国名厨感动得落泪,说他尝到了东方的诗意。”
一周后,林晚星在陆时衍的陪伴下飞往巴黎。出于对她身体状况的考虑,陆时衍特意安排了私人飞机,还邀请了产科医生随行。
“别这么紧张,”林晚星看着如临大敌的丈夫,忍不住轻笑,“医生说现在状态很稳定。”
陆时衍细心为她调整靠枕:“毕竟是长途飞行,小心些总没错。”
飞机降落在戴高乐机场时,主办方的接待团队早已等候多时。让林晚星意外的是,前来迎接的除了组委会成员,还有一群举着应援牌的中国留学生。
“晚星姐!恭喜你!”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激动地递上一束花,“我们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你的粉丝!你让我们特别自豪!”
林晚星感动地接过花束,细心地与每个学生交谈。得知他们中不少人在学习烹饪,她当即邀请他们参加明天文化节的开幕活动。
“我要让你们成为中法美食交流的使者。”她微笑着说。
下榻的酒店位于塞纳河畔,窗外就是埃菲尔铁塔的壮丽景色。林晚星站在落地窗前,感受着巴黎特有的浪漫气息。
“累吗?”陆时衍从身后环住她,小心避开她的腹部。
林晚星靠在他怀中:“有点,但更多的是兴奋。没想到有一天,我能以文化使者的身份站在这里。”
次日清晨,文化节在巴黎大皇宫隆重开幕。林晚星一袭改良版汉服风格的孕妇装,将东方韵味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一登场就吸引了全场目光。
作为形象大使,她的开幕演讲被安排在第一个。站在缀满鲜花的讲台上,她看着台下不同肤色的观众,用流利的英语开场:
“美食是世界上最温柔的革命。它不需要言语,就能打动人心;不区分国界,就能传递情感。”
她分享了自己从一个小厨房走向世界的故事,特别提到了在贫困地区推广美食教育的经历。当她展示那些孩子们用简单食材创造出的精美菜品时,台下响起阵阵惊叹。
演讲结束后,国际美食协会主席亲自为她颁发“美食文化大使”证书。这位享誉世界的美食家动情地说:“林女士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厨艺,更让我们看到了美食改变世界的力量。”
接下来的展示环节,林晚星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惊喜。她在现场制作了一道融合中法特色的创意菜——松露鹅肝酿鸭掌,将法式鹅肝与中式酿菜技艺完美结合。
“这道菜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她一边娴熟地操作,一边向围观的名厨们讲解,“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需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
香气弥漫在整个展厅,法国三星名厨Chef Laurent忍不住赞叹:“这简直是对传统法餐的革命性创新!林女士,您让我看到了美食的无限可能。”
展示结束后,林晚星被各国媒体团团围住。《美食与美酒》杂志的主编恳请专访,《纽约时报》记者想要深入了解她的公益项目,就连法国国家电视台都希望能拍摄她的专题纪录片。
在应对媒体的间隙,林晚星注意到一个安静站在角落的年轻女孩。她认出这是早上在酒店外迎接她的留学生之一。
“有什么我能帮你的吗?”她温和地问。
女孩紧张地递上一个笔记本:“晚星姐,我是巴黎蓝带学院的学生。您能给我签个名吗?您是我的偶像,我想成为像您这样的厨师。”
林晚星不仅认真签名,还写下一段鼓励的话:“记住,最好的厨师不是做最贵的菜,而是用食物传递爱与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