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的灯光温柔地笼罩着相拥的两人,窗外城市的霓虹为这个静谧的夜晚添上几分梦幻色彩。林晚星的手指无意识地把玩着那把系着锅铲吊坠的钥匙,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不久前在山区拍摄节目时看到的景象。
“时衍,”她轻声开口,打破室内的宁静,“你还记得我们上次去云南录节目时,路过的那几个村子吗?”
陆时衍微微颔首,手指轻轻梳理着她的长发:“记得。你当时对那些地方的特色食材很感兴趣。”
“不只是食材。”林晚星直起身,眼神中闪烁着认真的光芒,“我在想,那些村落里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美食传承,那些老人家手里的秘方,年轻人外出打工后就可能失传了。”
她从包里拿出手机,调出几张照片:“你看,这是我在那边尝到的野生菌火锅,还有这位老奶奶做的鲜花饼,味道纯正得让人难忘。但这些美味,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那座大山。”
陆时衍接过手机,仔细看着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启动一个乡村美食扶持计划。”林晚星的眼睛亮了起来,“不是简单的慈善捐助,而是真正帮助这些地方挖掘、推广他们的特色美食。我们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帮他们建立标准化制作流程,打造品牌,打通销售渠道。”
陆时衍沉思片刻,唇角微微上扬:“这很像你会做的事。需要我做什么?”
“你的商业眼光和专业团队。”林晚星毫不迟疑地说,“我知道这个计划听起来很理想化,但如果有你的支持...”
“不需要解释。”陆时衍轻轻握住她的手,“明天我就让项目部的人开始做可行性分析。不过,晚星,”他顿了顿,语气温和却坚定,“你要想清楚,这不会是个轻松的项目。”
林晚星笑了:“我什么时候怕过辛苦?”
***
一周后,陆时衍公司的会议室里,项目启动会正在进行。
“根据初步调研,我们筛选出了三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项目经理在投影前讲解,“云南的野生菌、陕西的手工面食、福建的海鲜小吃,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但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困境。”
林晚星专注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最大的挑战是标准化和运输。”另一位负责运营的同事补充道,“比如云南的野生菌,保质期短,对储存条件要求高。而陕西的面食手艺大多掌握在老年人手中,年轻人不愿意学。”
陆时衍坐在会议桌主位,目光扫过全场:“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先在每个地区建立一个小型食品工坊,配备专业设备和品控人员。”林晚星接过话头,“同时开设免费培训课程,邀请当地年轻人学习,既传承手艺,又创造就业机会。”
她走到投影前,调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计划书:“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这些产品讲好故事。每一个地方特色美食背后,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最打动人心的品牌元素。”
会议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确定了项目的初步实施方案。散会后,陆时衍特意留下来,与林晚星并肩站在落地窗前。
“这个项目可能会占用你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侧头看她,“新餐厅才刚上正轨,美食峰会也快要到了,你确定能兼顾得来?”
林晚星望着窗外车水马龙,语气坚定:“你知道吗,在我原来的世界里,我曾经去过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那里有位老婆婆做的豆腐堪称一绝。我本想帮她推广,但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第二年我再回去时,她已经不在了,那手艺也失传了。”
她转过身,眼神中带着几分感伤:“那时我就想,如果早点行动就好了。现在既然有能力,我就不想再留下遗憾。”
陆时衍轻轻揽住她的肩膀:“那就去做吧,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晚星开始了密集的筹备工作。她亲自带队前往选定的三个地区考察,深入了解当地饮食文化和面临的困境。
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里,她结识了擅长制作各种菌菇酱的彝族阿妈曲玛。
“这是我们祖传的配方,”曲玛阿妈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介绍,“我奶奶的奶奶就开始做了。”
林晚星品尝着那香气独特的菌菇酱,眼前一亮:“这个味道很特别,如果稍微调整配方,延长保质期,完全有可能成为畅销品。”
通过翻译,她耐心地向曲玛阿妈解释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性,并承诺会保留配方的核心风味。
“林小姐是真的懂行,”曲玛阿妈对陪同的村干部说,“不像之前来的那些商人,只想买断我们的秘方。”
在陕西,林晚星找到了一位做手工臊子面已有五十年的老师傅。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了,”老师傅摇头叹息,“嫌累,赚钱又慢。”
林晚星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尝试拉面,虽然动作生疏,但态度极其认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