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不锈钢操作台的边缘,将林晚星铺开的剧本映照得微微发亮。她指尖轻抚过剧本上“翡翠白玉卷”的字样,另一只手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着切菜的弧度。程琳老师推门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林晚星站在满墙厨具前,整个人沉浸在专业领域时散发出的气场,与昨日在排练室里的拘谨判若两人。
“看来这里才是你真正的舞台。”程琳环顾工作室,目光掠过整齐悬挂的锅具、按使用频率排列的调料架,最终落在林晚星身上。
林晚星回过神,将一缕碎发别到耳后:“今早重读剧本时,我发现女主角的招牌菜设计得不够合理。”
她翻开剧本第三十七场戏的标注页,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这场戏要求女主角在十分钟内完成一道‘翡翠白玉卷’,但按照剧本描述的工艺,光是处理白菜就需要十五分钟。”
程琳饶有兴趣地走近:“所以?”
“所以我在想,能不能重新设计剧中的菜品。”林晚星眼神明亮,“既保留戏剧效果,又符合真实的烹饪逻辑。”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推开,周寻导演风尘仆仆地走进来,手里抱着一摞资料:“抱歉来迟了,刚和编剧开完会。”他注意到摊开的剧本,“你们在讨论菜品?”
林晚星将她的发现娓娓道来。随着讲解深入,她自然地走向料理台,取出一颗白菜做示范:“如果要实现剧本要求的视觉效果,应该选择黄心白菜,叶片更薄更透。而且焯水时间可以缩短到三十秒,这样在镜头前操作才来得及。”
周寻的眼神越来越亮:“我就知道找对人了!”他将怀中的资料放在桌上,“这是编剧刚改完的剧本,里面新增了三道关键菜品。制作方希望这些菜播出后能引发观众模仿。”
程琳拿起一本剧本翻看:“既然如此,不如把今天的表演课改为菜品设计课。晚星,你试着把女主角的情感变化融入菜品创作中。”
这个提议让林晚星微微一怔,随即会意。她走到储藏柜前,取出几样基础食材:“那我先从第一集的‘重逢之宴’开始。”
剧本中,女主角与男主分别七年后重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对方准备了一桌宴席。林晚星将面粉、鸡蛋、蔬菜逐一摆在台上,动作流畅自然。
“这场戏的女主角心情复杂,”她一边称量面粉一边分析,“有思念,有怨恨,还有未曾熄灭的爱意。”
她开始和面,手指在面粉与清水间舞动:“所以这道主食,我建议改成‘五味拌面’。五种颜色的面条代表五年分离,酱料要酸甜苦辣咸俱全。”
周寻迅速记录着,忍不住追问:“具体怎么做?”
林晚星取来胡萝卜、菠菜、紫甘蓝等食材:“用蔬菜汁调出五种颜色,但味道要统一在芝麻酱基底里。就像女主角,外表变了,初心未改。”
当她讲解到酱料的调配时,语言不自觉地变得生动:“最后要淋上一勺现炸的花椒油,‘刺啦’一声,就像心跳复苏的声音。”
程琳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就是这种状态!把你刚才描述菜品时的投入感带到表演中。”
三人在工作室里边讨论边实操,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林晚星为第二十集的“决裂之宴”设计了一道“冰火两重天”——用液氮急速冷冻的芒果球与刚出炉的酥皮相遇,冷热在口中交融爆炸。
“这道菜象征着关系破裂前最后的激情。”林晚星将成品装盘,冰雾缭绕中,金色的酥皮若隐若现。
周寻品尝后久久不语,最后轻声道:“我好像更懂这场戏了。”
午后阳光西斜时,他们进展到剧本最关键的部分——大结局的“和解之宴”。林晚星对着这场戏沉思良久,迟迟没有动手。
“有问题?”程琳问。
“这道菜需要同时表达原谅与新生,”林晚星的手指轻敲台面,“但我还没找到最合适的载体。”
工作室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冰箱运转的轻微嗡鸣。林晚星的目光扫过储藏区,忽然停在一罐酒酿上。
“有了!”她眼睛一亮,“可以用醪糟做基底,象征历经时间沉淀的过往。但要做成慕斯质地,代表记忆会随着时间变得柔软。”
她迅速行动起来,分离蛋黄、打发蛋白,动作行云流水。在等待慕斯凝固的间隙,她又准备了一碟透明的水信玄饼,每颗里面都封着一朵可食用小花。
“破碎与圆满,”她将水信玄饼轻轻敲开,小花在晶莹的碎片中绽放,“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需要打碎原有的形态,才能发现其中孕育的新生。”
周寻看着这一幕,忽然拿出手机:“不好意思,能否把刚才这段话再说一遍?我想让编剧加进台词里。”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铃响起。陈琳领着一位访客进来:“晚星,孟老先生说来看看你的进度。”
银发老者依然神情严肃,但目光在触及操作台上那排试作品时微微松动。他径直走到“五味拌面”前,取过一双筷子品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