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口腔护理后,她习惯性地仔细检查病人的面部皮肤状况,以防出现压疮或异常。
就在她的目光仔细扫过凌夜紧闭的双眼时,动作猛地顿住了!
在凌夜紧闭的右眼睑下方,非常靠近内眦(眼角)泪腺的区域,她清晰地看到,一个约莫米粒大小、
形状异常规则
(近乎完美的正圆形)、
边缘清晰锐利得如同用印章盖上去一般的斑点,正呈现出一种极其异常、极其鲜明的紫红色!
这颜色绝非普通的毛细血管扩张或轻微淤血常见的暗红、青紫色,也不同于炎症的红晕。
它在病房冷白色调的无影灯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眼、突兀,甚至带着一丝诡异的不祥感,
就像一滴偶然滴落并瞬间凝固的、浓稠的紫红色墨汁,或者……某种未知的微小生物嵌在了皮肤下面。
“这……这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 小张护士心头猛地一跳,一股寒意莫名升起。
她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信心,记忆力也不错。她非常确定,就在两个小时前她上一次做详细交接班检查时,
这个位置还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这斑点的出现太过突然,毫无征兆!
她立刻放下手中的棉签和镊子,从护理车抽屉里取出一支笔式小手电筒和一副新的无菌手套。
戴上手套后,她凑得更近,打开手电筒,用冷光源斜向照射那块紫斑,仔细观察其表面平整度和颜色深度。
接着,她做了一个关键动作:
用消毒棉签的木质尾端,极其轻微、小心地按压那块紫斑的中心区域。
按压处颜色没有丝毫褪色(排除了常见的充血性红斑),
斑块本身也没有任何明显的凸起或凹陷感(触摸上去与周围皮肤齐平,排除了皮下血肿、皮疹或微小肿瘤的可能)。
这斑点就像……就像单纯是那一小块皮肤本身的颜色发生了彻底改变。
联想到这个病房之前发生过的、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一系列事件——灯泡无故炸裂、血压莫名骤升暴跌、无菌剪刀诡异地竖立、以及张医生那次离奇骨折
——
小张护士心中的警铃瞬间大作,一股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她。
这绝对不正常!
她立刻起身,快步走到病房门口,按下了呼叫值班医生的紧急按钮,语气尽量保持专业但语速略快:
“王医生,请立刻到07号病房一下,有紧急情况需要您查看!”
很快,今晚值班的内科主治医师王医生(一位四十多岁、表情严肃、经验丰富的男医生)赶到了病房。
他听取了小张护士简短而清晰的汇报(突然出现的右眼下睑紫红色圆形斑疹,按压不褪色,无隆起)。
王医生眉头紧锁,走到床边,俯身亲自进行检查。
他同样使用了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观察,并进行了轻柔的触诊。
“局部皮肤完整,无破损、无脱屑。触诊无硬结,无压痛。颜色……确实是紫红色,非常少见,边界异常清晰。”
他一边检查一边低声自语,然后转头询问护士:
“近期病人有这个部位的碰撞史吗?哪怕极其轻微的?或者,最近的静脉穿刺(输液)有没有发生过任何轻微的渗漏?哪怕只有一点点?”
(小张护士非常肯定地摇头否认:“绝对没有,王医生。体位护理都很小心,静脉通路我也刚检查过,非常通畅,没有红肿渗漏。”)
王医生又快步走到床尾,拿起电子病历板,快速翻阅凌夜最近的检查报告:
“最近的血液检查报告……凝血功能四项都在正常范围,虽然血小板计数接近正常值下限,但绝不足以解释这种突然出现的、孤立的、按压不褪色的紫癜。血压……哦,这里有一个记录,几小时前有一次短暂的异常升高,但已经自动回落了……”
诊断过程与推论在王医生脑中快速进行:
可能性1(最常见):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轻度减少性紫癜。
长期卧床、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记录)、肌肉萎缩导致血管支撑力减弱,确实可能引发。
但通常表现为轻微碰撞后出现小片淤青,或散发性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瘀点),
这种孤立的、形状如此规则、颜色如此鲜明、突然出现且按压完全不褪色的圆形斑疹,非常 atypical(非典型)。
可能性2:固定药疹。 但凌夜近期用药非常稳定,都是营养支持和预防性药物,且从未出现过类似皮疹。
不符合。
可能性3:某种罕见的皮肤血管异常或栓塞。
可能性极低,缺乏支持证据。
可能性4: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 联想到这个病人的特殊身份(“彼岸”项目深度接入者)
和这个病房之前发生过的怪事,这个念头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但作为医生,他必须首先排除所有已知的医学可能性。
最终诊断: 王医生沉吟了片刻,最终在电子病历上记录道:“患者右眼下睑近内眦处见一直径约2mm圆形紫红色斑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