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秋日,天空是一种清透高远的蓝。沈清澜裹紧风衣,抱着几本厚重的专业书籍,走出研究所古朴恢宏的大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语言,连空气里飘散的咖啡与烘焙的香气,都带着与望北镇截然不同的疏离感。
这正是她需要的。绝对的陌生,能最大限度地隔绝过往的牵绊,让她专注于眼前的数据、实验和论文。她租住在研究所附近一间安静的小公寓里,每日往返于住所与实验室,生活轨迹简单得近乎单调。她刻意让自己沉浸在学术的深海之中,用理性的思维和繁重的工作,来填满每一寸可能被回忆侵袭的空隙。
她很少想起陆寒霆。或者说,她不允许自己频繁地、深入地想起。那些汹涌的记忆和复杂的情绪,被她小心翼翼地打包封存,放在了内心一个需要特定时机才能开启的密室里。现在,还不是时候。
然而,偶尔的瞬间,防线的缝隙依然存在。
当她深夜从实验室返回,独自走在异国清冷的街道上,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会悄然漫上心头。这时,她会下意识地加快脚步,仿佛在摆脱什么,又仿佛在走向什么。
当她路过某家餐厅,闻到一丝隐约熟悉的、类似静澜苑书房里他常用的那款香薰的气息时,她的心跳会漏掉半拍,脚步微顿,随即又自嘲地摇摇头,继续前行。
当她在一个学术论坛的间隙,无意间听到旁人用中文提及“陆氏集团”最新的跨国投资动向时,她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然后在意识到自己的关注后,微微蹙眉,将注意力强行拉回眼前的交流。
这些瞬间,细微得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很快散去,却提醒着她,某些联结,并非物理距离可以轻易斩断。
她并不知道,在她感受着这些细微波动的同时,在相隔几个街区、或者有时是几个城市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套房里,陆寒霆刚刚结束一场跨洋视频会议。
他揉着疲惫的眉心,走到落地窗前。窗外是这个陌生城市的璀璨灯火,流光溢彩,却无法映入他深邃的眼眸。他会拿出手机,点开那个唯一的关注,看着研究所官方账号发布的、关于某个学术讲座的简短通知,推算着她此刻可能在做什么。
他会让艾伦以“陆氏集团基金会考察合作项目”的名义,向那家研究所捐赠一批她研究方向急需的、最新型号的精密仪器,确保流程合规,不留下任何与他个人相关的痕迹。
他甚至会在这个城市短暂停留的两天里,特意驱车,缓慢地绕行过她所在的研究所外围一次。不下车,不张望,只是隔着车窗,看着那栋充满历史感的建筑,想象着她就在其中的某一扇窗后,专注地凝视着显微镜,或是在白板上写下一行行复杂的公式。
然后,他便会让司机驱车离开,如同一个最普通的过客。
这是一种奇特的共存。
他们在不同的城市,呼吸着不同的空气,过着毫无交集的生活。
他清晰地知道她的坐标,却严守着她划下的界限。
她模糊地感知到一种遥远的存在,却无法、也不愿去确认。
他的守护,是确保她研究资金的充裕,是抹去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麻烦,是在她可能需要的任何资源上,提前铺好一条无形的、平坦的道路。这一切,都发生在她的感知范围之外,如同阳光和空气,存在,却看不见摸不着。
而她的独立,是真正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工作和学习构建起坚固的自我,不依赖,不探寻,不回头。
这保持距离的守护,
像星际间遥远的引力,
看不见,测不准,
却真实地维系着某种平衡。
他在他的轨道运行,
她在她的轨道前进。
彼此不再靠近,
却也未曾真正远离。
这或许,
是当下这个阶段,
他们之间,
最恰当,
也最深沉的联系。
喜欢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