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九渊率军出征北漠后,京城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楚桓表面上依旧是那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每日按时上朝,处理朝政,但暗地里,却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削弱沈静姝的势力。
他先是以“后宫不宜干政”为由,试图收回沈静姝手中的部分权力,让她只负责后宫的琐事。但沈静姝早已料到他会有此举动,她以“后宫稳定是朝政稳定的基础”为由,据理力争,不仅保住了手中的权力,还借机扩大了自己在后宫的影响力。
随后,楚桓又试图提拔几位心腹官员,安插在重要职位上,以制衡谢九渊留下的势力。但他没想到,沈静姝早已联合朝中几位忠于他们的官员,形成了一个稳固的联盟。每当楚桓想要提拔心腹时,这些官员都会纷纷站出来反对,以各种理由推脱,让楚桓的计划屡屡落空。
这日早朝,楚桓再次提出,想要提拔自己的小舅子担任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楚桓想要让自己的小舅子担任此职,以便更好地掌控国家财政,为自己日后的行动做准备。
“陛下,”楚桓的话音刚落,一位老臣便站了出来,躬身道,“户部尚书一职,关系着国家的财政命脉,必须由一位精通财政、品行端正之人担任。陛下的小舅子虽然忠心耿耿,但资质平庸,缺乏相关的经验,恐怕难以胜任此职。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是啊,陛下。”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如今国家正值发展之际,财政事务繁杂,若是让一位缺乏经验的人担任户部尚书,恐怕会影响国家的财政运转。臣恳请陛下三思。”
楚桓看着站出来反对的官员,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这些官员,都是谢九渊留下的势力,也是沈静姝在朝中的盟友。他们明着是为国家着想,暗地里却是在阻止他提拔心腹,削弱他的皇权。
“诸位爱卿,”楚桓语气带着几分不悦,“朕的小舅子虽然资质平庸,但他忠心耿耿,而且朕会派专人辅佐他,相信他一定能够胜任此职。你们就不要再反对了。”
“陛下,臣以为不可!”老臣再次坚持道,“户部尚书一职,非同小可,岂能如此草率?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重新选拔合适的人选。”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坚持反对楚桓的提议。楚桓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他知道,只要沈静姝和谢九渊的势力还在,他就很难提拔自己的亲信,巩固自己的皇权。
最终,楚桓不得不再次妥协,收回了提拔小舅子担任户部尚书的提议。散朝之后,楚桓回到御书房,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坐在龙椅上,一拳砸在桌案上,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削弱沈静姝和谢九渊的势力,夺回属于自己的皇权。
与此同时,坤宁宫暖阁内,沈静姝正在听青禾禀报朝堂的情况。
“娘娘,今日早朝,陛下想要提拔他的小舅子担任户部尚书,被几位老臣联名反对,最终不得不收回成命。”青禾躬身禀报。
沈静姝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这些老臣做得很对。户部尚书一职关系着国家的财政命脉,绝不能让陛下的小舅子这样的平庸之辈担任。”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陛下这次没能得逞,必然会不甘心,接下来,他很可能会采取其他手段,想要削弱我们的势力。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应对陛下的各种举动。”
“娘娘说得是。”青禾说道,“奴婢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加强了后宫的守卫,严密监视各宫嫔妃的动静。同时,我们安插在朝中的耳目也已经传来消息,陛下最近频繁召见几位心腹官员,似乎在密谋什么事情。”
沈静姝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看来,陛下是真的想要对我们动手了。不过,他越是着急,就越容易露出破绽。我们只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就一定能化解危机。”
她顿了顿,对青禾说道:“你立刻去通知朝中的几位老臣,让他们密切关注陛下和他心腹官员的动向,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刻向我禀报。同时,让秦风加强东厂的巡查力度,严密监视京城的动静,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奴婢明白!”青禾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沈静姝坐在窗前,目光望向远方。她知道,谢九渊出征北漠之后,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不仅要掌控后宫,还要应对朝堂上的各种危机,保护好他们的势力。但她并不畏惧,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有后宫的支持,有朝中老臣的辅佐,还有谢九渊留下的强大势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静姝一边严密监视楚桓的动向,一边继续巩固自己的势力。她在后宫中推行了一系列新的举措,进一步改善宫女太监的待遇,赢得了宫中下人的广泛支持。同时,她也经常召见朝中的几位老臣,与他们商议朝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巩固了与他们的联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