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木兰围场,褪去了盛夏的葱郁,漫山遍野的林木被染成金黄与赤红,层林尽染,宛如一幅铺展在天地间的锦绣画卷。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与泥土的湿润,带着几分清冽的寒意,却也让人精神为振。
皇家仪仗沿着蜿蜒的官道缓缓前行,明黄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与两侧护送的禁军铠甲寒光交相辉映,气势恢宏。沈静姝乘坐的凤辇位于仪仗中段,车帘轻掩,她端坐其中,手中捧着一本医书,目光却透过帘缝,落在窗外不断倒退的秋景上,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娘娘,已经快到围场行宫了。”挽月轻声禀报,将一杯温热的参茶递到她手中,“谢督主派人传来消息,秦风大人已经提前排查过行宫内外,没有发现异常,您可以稍稍放宽心。”
沈静姝接过参茶,指尖感受到温热的触感,心中的些许紧绷稍稍舒缓。她呷了一口参茶,缓缓说道:“越是平静,越要小心。废后余党狡猾得很,未必会明目张胆地动手,大概率会借着秋狩的混乱,伺机制造‘意外’。”
她放下茶杯,目光沉了沉:“青禾,你再去确认一遍随行侍卫的布防,尤其是行宫周围的暗哨,务必确保没有疏漏。另外,让人多备些解毒的药材,以防万一。”
“奴婢明白!”青禾躬身应道,转身掀帘而去。
凤辇外,谢九渊骑着一匹乌骓马,紧随其后。他身着玄色劲装,腰间佩着东厂特制的绣春刀,身姿挺拔如松,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视着四周的山林与官道,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
秦风策马来到他身侧,压低声音禀报:“督主,前方就是黑松林,地形复杂,容易埋伏。属下已经派了三队番子提前探路,目前还没有发现异常,但属下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谢九渊眉头微蹙,看向前方连绵起伏的黑松林。林中古木参天,枝叶交错,阳光难以穿透,显得格外幽暗,确实是伏击的绝佳地点。他沉声道:“让探路的番子放慢速度,仔细排查林中的每一处角落,尤其是草丛和树后。另外,通知禁军统领,让他加强两侧的护卫,缩小仪仗的行进间距,一旦发生变故,立刻形成防御阵型。”
“属下遵命!”秦风应声而去,立刻传达指令。
谢九渊的目光转向沈静姝的凤辇,眼中闪过一丝担忧。此次秋狩,皇帝兴致颇高,不仅带了后宫嫔妃、文武百官,还邀请了几位藩王和部落首领,场面浩大,人员复杂,正是敌人动手的绝佳时机。他早已下令东厂番子乔装成侍卫、侍从,遍布仪仗各处,暗中保护沈静姝和皇帝的安全,但心中的不安却始终未曾散去。
凤辇内,沈静姝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目光,轻轻掀开帘角,与他遥遥相望。四目相对,无需过多言语,彼此心中都已了然。谢九渊微微颔首,示意她安心,沈静姝也报以一抹淡然的笑容,随即放下帘角。
这份无需言说的默契,如同无形的丝线,将两人紧紧相连,让他们在这危机四伏的旅程中,多了一份坚定的底气。
午时过后,皇家仪仗终于抵达木兰围场的行宫。行宫依山而建,青砖黛瓦,掩映在金黄的林木之间,既不失皇家的威严,又带着几分山野的清幽。楚桓下旨休整一日,明日正式开启秋狩。
行宫之内,各宫嫔妃、官员都已安顿妥当。沈静姝的住处被安排在清芷院,院落雅致,背靠青山,环境清幽。刚安顿好,谢九渊便悄然前来。
“督主,里面请。”挽月见是他,连忙侧身让行。
沈静姝正坐在窗前整理药材,见他进来,起身相迎:“督主,一路辛苦。”
“娘娘安好。”谢九渊躬身行礼,目光扫过桌上的药材,“娘娘还在准备解毒药?”
“嗯。”沈静姝点头,“多做些准备总是好的。秋狩人多眼杂,万一有人在饮食、酒水或者箭矢上动手脚,也好有应对之策。”
她将一包刚配好的解毒丹递给谢九渊:“这是我特制的解毒丹,能解大多数常见的毒药,督主也带一些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
谢九渊接过解毒丹,入手微凉,药香清冽。他小心翼翼地收好,沉声道:“多谢娘娘。属下已经让人排查了行宫的饮食和水源,所有食材都由专人负责采购和烹饪,酒水也都经过检验,暂时没有发现问题。但行宫周围的山林,属下派人探查时,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踪迹。”
“哦?什么踪迹?”沈静姝心中一紧。
“在行宫西侧的山谷中,发现了几处新鲜的马蹄印和篝火痕迹,看痕迹应该是近日留下的,而且人数不少。”谢九渊说道,“属下已经派人暗中监视,那些人似乎一直在暗中观察行宫的动静,行踪十分隐秘。”
沈静姝的眉头紧紧蹙起:“看来,他们果然来了。你觉得,这些人是废后的余党,还是其他势力?”
“大概率是废后的余党。”谢九渊分析道,“废后被抓后,其旧党中有一部分人侥幸逃脱,这些人对我们恨之入骨,必然想要趁机报复。而且,此次秋狩的行程是半个月前才最终确定的,能如此迅速地调集人手,埋伏在此,也只有根基深厚的废后余党能够做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