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紧张气氛如同实质般笼罩着京北大学。图书馆里弥漫着咖啡因和纸张的味道,每个人都行色匆匆,脸上写满了疲惫与专注。
姜羡却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她并非不紧张,而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沉稳的自信。这源于她过去一学期在【学习空间】里远超常人的高效学习,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
考场上,笔尖沙沙作响。
当别人还在为一道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推导题抓耳挠腮时,姜羡的脑海中已经自动浮现出清晰的分析路径和关键假设。她下笔流畅,逻辑严密,甚至能看出题目中一个微小数据陷阱背后的出题意图,并轻松绕过。
当有人被复杂的概率论证明题难住,额头冒汗时,姜羡的思维却异常清晰冷静。她甚至感觉自己的思维速度比平时更快,仿佛大脑被轻微“加速”了, 各种公式、定理、变换方法信手拈来,解题过程简洁而优美。
这种感觉,并不仅仅是复习充分,更像是一种……降维打击。她仿佛站在更高的维度,俯视着这些“艰难”的考题,洞悉其本质。
《微积分》考试时,她甚至提前半小时就答完了所有题目,并且检查了两遍。她放下笔,环顾四周,看到不少同学还在奋笔疾书,眉头紧锁。
黎晴更是急得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姜羡心中微微一动,但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目光平静,内心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从容。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哀嚎声、讨论声、松气声此起彼伏。
“最后那道题也太变态了吧!”
“完了,我肯定没考好……”
黎晴几乎是扑到姜羡身上,哭丧着脸:“羡羡!最后那道大题我完全没思路!你做了吗?怎么做出来的?”
姜羡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温和地说:“别急,那道题是有点绕,需要先做一个变量代换……考完了就别想了,先放松一下。”
她并没有刻意炫耀自己提前答完,只是用一种让人安心的语气简单提示了解题关键。这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强大实力和淡然态度,反而比炫耀更具冲击力。
成绩在考后一周陆续公布。
姜羡的名字,几乎毫无悬念地出现在了《中级宏观经济学》、《金融工程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门核心专业课的第一名,并且分数远远甩开第二名一大截。尤其是《概率论》,她甚至拿到了惊人的满分,这在经管学院的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成绩单一出,瞬间在年级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我去!姜羡也太强了吧!概率论满分?这是人吗?”
“她宏观也第一!比第二名高了十几分!”
“原来真大佬就在我身边……”
“长得好看,成绩还逆天,还给不给人活路了!”
之前只知道她比赛获奖,现在才发现她的学业成绩竟然恐怖如斯!“学神”的称号不胫而走。
黎晴看着自己低空飞过的微积分成绩,再对比姜羡那恐怖的分数,抱着她又哭又笑:“羡羡!你就是我的神!下次抱紧你的大腿不放了!”
连一向淡定的林菱,看着自己中上游的成绩单,再看姜羡的,眼中也充满了由衷的敬佩。
秦悦瞥了一眼班级群里贴出的排名,难得地挑了挑眉,对姜羡说了一句:“可以啊你,深藏不露。”语气里带着一丝真正的认可。
姜羡对此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太多激动。对她而言,这是努力和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刻意追求的目标。但这种凭借绝对实力赢得广泛认可的感觉,确实很“爽”。
更“爽”的还在后面。
她的出色成绩和“识界视窗”项目的获奖经历,引起了学院一位资深教授——主攻创新管理与风险投资的周文彬教授的注意。
周教授在课后特意叫住了她。
“姜羡同学,对吧?我看了一下你这学期的成绩,非常优秀。”周教授态度和蔼,“你们那个‘识界视窗’项目我也略有耳闻,创意和完成度都很高。”
“谢谢周教授夸奖,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姜羡谦逊地回答。
“嗯,不骄不躁,很好。”周教授赞许地点点头,“我这边最近在做一个关于‘教育科技模式创新’的课题,需要一些有想法、有执行力的研究助理。我看你的学术基础和项目实践结合得很好,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参与进来?可能会占用一些寒假时间,但对开阔视野、接触前沿研究很有帮助。”
这简直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
姜羡心中惊喜,但面上保持镇定:“非常感谢周教授能给我这个机会!我非常感兴趣,也愿意投入时间学习。”
“好,那我把课题相关资料发你邮箱,你先了解一下。寒假后我们详谈。”周教授很满意她的态度。
几乎是同时,就在她怀着喜悦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脑海中那熟悉而冰冷的系统提示音,毫无征兆地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