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要成功调动青气,需先营造《内经》提倡的“恬惔虚无”之境。择一处安静温暖、光线柔和的空间,如“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般顺应自然,摆放绿萝、吊兰等生机绿植,以应“木气”,让空间弥漫“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和谐气息。
调理前,必先“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入深度调息之态。脑海中勾勒东方春日之景:“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的森林里,新绿初绽,微风拂叶,如《内经》描述的“春三月”生机盎然。我以“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法,让自身气息与青气建立连接,如同校准“人与天地相参”的共振基准。
继而准备辅助媒介,取清晨露水入古陶容器——露水乃“天地之精”,如《内经》“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所言之灵物,置于东方以纳木气。再添薄荷叶汁、金银花露等草木汁液,应“木味酸,其类草木”之理,增强共振传导力。
就绪后,以“意守丹田”之法引青气入水中,水体泛淡淡青光,如“气血以流”般注入和谐能量。我随“呼吸之息”引导青气与肝脏对接,感受“肝脉弦”的共振变化,从“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气血运行,到“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的能量转化,细细感知青气如何“疏泄肝气”“调和气血”。
调理中,依《内经》“观其志意,与其病也”之法密切观察:初时周身泛温润暖意,是“邪气出则汗”的气机归位之象;继而气息渐顺,如“肺主气,司呼吸”的节律回归和谐。每隔片刻,便依“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之则强化共振,确保“补不足,损有余”。
数次调理后,五脏失衡渐愈,身心如“阴阳匀平,以充其形”般恢复和谐——心神“恬淡虚无”,气血“流行不止”,恰似《黄帝内经》所追求的“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之态。这让我更深知,《五行阵法》与《黄帝内经》的结合,是“法于自然”的智慧传承,未来需继续“通阴阳,晓经络”,将这份守护身心和谐的法门传承下去。
喜欢长生不老印象日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长生不老印象日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