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12日,农历除夕。纽约唐人街的年味远比外面冰天雪地的街道要浓郁得多。各色灯笼早已挂起,红色春联贴满了各家店铺的门楣,空气中飘荡着美食的香气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虽然理论上纽约市内禁放烟花爆竹,但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和特殊的区域,总有些约定俗成的弹性。
周陌公寓的六楼,一间原本空置的房间被临时布置成了宽敞的餐厅。一张足够容纳十几人的大圆桌摆在中央,上面铺着喜庆的红色桌布。旁边还有一张稍小的长桌,是为保镖们准备的。
下午时分,这里就已经热闹起来。王翠花指挥着林医生温和贤惠的妻子和张罗着和面、调馅。小雨兴奋地在一旁帮忙包饺子,小脸上、鼻尖上都沾满了面粉,成了只可爱的“小花猫”。她包出来的饺子奇形怪状,但每个人都笑着鼓励她。“将军”和“墨宝”则兴奋地在人们腿边钻来钻去,摇着尾巴,试图捡拾偶尔掉下的肉屑。
205室的老陈也难得地离开了他的修表店和那些精密仪器,被王翠花硬拉了上来,坐在一旁慢悠悠地剥着蒜,眼神却依旧锐利地扫视着周围,习惯性地评估着环境。309室的萨姆与李也上来了,李比较健谈,帮着擀饺子皮,萨姆则沉默些,但对小雨很是和善。408室的越南裔阮氏带来了她亲手做的越南春卷,算是添个菜。林医生的儿女和小雨年纪相仿,两个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
周陌也挽起袖子,参与了包饺子的行列。他的动作出人意料地熟练,手指翻飞间,一个个皮薄馅大、形如元宝的饺子就整齐地码放在案板上,速度和质量甚至超过了王婶,引来一片赞叹。
“哥哥好厉害!”小雨崇拜地看着周陌。
“以前……学过一点。”周陌淡淡一笑,没有多解释。前世在部队,逢年过节包饺子是传统,他确实没少干。
主要的食材是提前让保镖们去唐人街最好的酒楼订好的一整只羊片好的涮羊肉,各种配菜也一应俱全。两个硕大的紫铜火锅已经在桌边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浓郁的骨汤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除此之外,桌上还摆着一些王婶做的本帮菜经典,如红烧肉、四喜烤麸、白斩鸡,以及为了照顾非华裔口味而准备的烤牛排、沙拉和伊莎贝尔坚持要贡献的法国红酒。
傍晚六点,年夜饭正式开席。大圆桌主桌坐的是周陌、小雨、伊莎贝尔、王翠花、老陈、萨姆、李、阮氏以及林医生一家四口。旁边一桌则坐着六名华裔保镖(赵铁柱、林国栋、王胜利、楚洪梅、苏明月、陈志远)和六名平克顿出身的保镖(凯文·米勒、大卫·罗德里格斯、山姆·杰克逊、卡洛斯·门多萨、詹姆斯·威尔逊、迈克尔·陈)。安德烈·波波夫和汤姆·哈迪被派去了德州协调移动通信公司的事务,并未在场。
气氛热烈而融洽。大家涮着羊肉,吃着饺子,聊着家常。伊莎贝尔对筷子使用得还不是很熟练,但对她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体验,笑得格外开心。小雨更是吃得满嘴流油。周陌作为主人,从容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举止得体,谈吐温和,完全看不出平日里的杀伐果断。
席间,周陌书房里的电话铃声几乎就没断过。他起身去接了几次。 先是财务总监李维斯打来拜年,语气恭敬。 接着是交易主管玛丽,声音依旧带着干练,但多了几分节日的轻松。 然后是洪天佑,代表叔公堂口送上新年祝福,言语间透着亲近。 远在香港的关佳慧也打来了越洋电话,软糯的粤语透过听筒传来,诉说着思念和祝福。 华润的马总电话来得稍晚,语气热情,再次感谢了周陌之前的帮助,并邀请他方便时再回国看看。 最后甚至是和合图的高老板也亲自打来电话,江湖气十足地拜年,说着“恭喜发财”的吉利话。
周陌应对自如,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或亲切,或正式,或江湖,将千门与爵门的话术技巧融入看似平常的寒暄之中,每一通电话都让对方感到如沐春风,关系在无形中又拉近了几分。
快到八点时,周陌再次起身,对众人道:“大家继续,吃得尽兴。我再去打几个电话拜年。”他回到书房,这次是主动拨出。
第一个打给独眼叔公。电话里,叔公的声音似乎也柔和了些,嘱咐他“好好过年,照看好小雨”,并简单提了句德州那边一切顺利。 第二个打给香港的霍老爷子,电话那头老人精神矍铄,笑声爽朗,聊了聊航运业的前景,互道珍重。 第三个打给包船王,同样是商业互吹加上真挚的节日问候,约定年后找机会再聚。
打完电话回到餐厅,宴席已近尾声。大家酒足饭饱,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孩子们在一边逗弄着两只已经吃撑了的小狗。
周陌拍了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叠红包(利是封),笑容温和。
“过年了,一点小心意,图个吉利。大家都收下,不准推辞。”他首先拿出两个最厚的,递给小雨和林医生的女儿,“小雨,小芳,这是哥哥/叔叔给你们的压岁钱,拿着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两个小女孩开心地接过来,甜甜地道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