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3日,晨曦穿透薄雾,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那宏伟的建筑上。随着开盘钟声清脆响起,交易大厅瞬间沸腾,宛如一座被点燃的金融火山。下方的经纪人疯狂挥舞着单据,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与紧张,叫嚷声、报价声交织成一曲喧嚣的乐章。
周陌静静伫立在交易大厅二楼的观察区,身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西装,低调的深蓝色领带为他增添了几分沉稳。此刻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来参观的商学院学生,青涩中带着好奇。然而,当你望向他的双眼,便会惊觉其中蕴含着如狙击手般的锐利与冷静。
账户余额:55万美元(父母遗产 + 剩余资金),这笔钱是他踏入这场资本盛宴的筹码。而他的目标更是野心勃勃:要在一个月内将其翻至300万,并让华尔街牢牢记住“周陌”这个名字。
他缓缓翻开《华尔街日报》,金融版头条赫然跃入眼帘: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 周陌嘴角不经意间微微上扬,这正是他日思夜盼的信号。
周陌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德崇证券交易柜台前。他递上开户文件,目光坚定地看着柜台后的中年经纪人。
“周……陌?”中年经纪人微微皱眉,费力地拼读着这个对他来说有些拗口的名字,上下打量着周陌,“哥伦比亚大学的?”
“经济系大三。”周陌微笑着回应,笑容中带着自信与从容。紧接着,他递过去一份手写的交易策略报告,“我想做利率期货。”
经纪人略带狐疑地扫了一眼报告,原本漫不经心的神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与专注。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严谨的推演,精准预测了美联储未来三次加息的概率分布,其专业程度远超常人想象。
“你从哪搞到这些模型?”经纪人难以置信地问道。
“自己写的。”周陌镇定自若地指了指报告末尾的签名,“需要验证的话,可以用1979年沃克尔加息周期的数据回测。”
爵门技巧:用专业碾压质疑者。
半小时后,账户顺利开通,周陌注入初始保证金20万美元。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第一笔交易:做空12月国债期货,杠杆5倍。这一决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必将在市场中掀起波澜。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周陌成为了德崇证券最神秘的存在。
- 他从不使用交易员,每一笔订单都亲自填写,仿佛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不容他人染指。
- 交易时间固定(上午10 - 11点,下午2 - 3点),如同一位精准的时钟,分秒不差地执行着自己的交易节奏。
- 永远只做利率和外汇衍生品,对股票市场的喧嚣视而不见,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如同一位孤独的剑客,只钟情于自己的剑。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判断几乎从不出错。就像一位洞悉天机的预言家,每一次市场的波动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10月15日,美联储突然宣布加息50个基点,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市场。国债价格应声暴跌,而周陌的账户却在这场风暴中逆势上扬,单日盈利37万美元。
“运气不错。”罗斯在电梯里“偶遇”他时,看似随意地试探道。
“概率游戏而已。”周陌从容地递过一份文件,“这是下次议息会议的前瞻分析,或许对您有用。”
文件里的预测比德崇首席经济学家还要精准三分,罗斯接过文件,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意味深长地说:“你应该毕业直接来德崇。”
“或许吧。”周陌微笑着回应,没有给出明确承诺。
千门陷阱:让猎物主动咬钩 。
10月22日,阳光洒在周陌的办公桌上,他的账户余额成功突破150万。这天下午,他做出了一件令整个华尔街都为之侧目的事——在《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
《收益率曲线倒挂下的套利机会——一个量化模型的视角》
文章没有堆砌复杂的公式,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了当时市场最大的定价错误:银行间拆借利率与国债收益率的背离。这篇文章如同一场及时雨,为在市场迷雾中迷茫的投资者指明了方向。
当天傍晚,格林教授家的电话被打爆。
“周!美林和所罗门的MD都在问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格林在电话里激动地说道,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只是课堂作业的延伸。”周陌语气平静,“如果您需要,我可以准备更详细的版本。”
三小时后,一份标注“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研究备忘录”的完整报告出现在格林桌上——当然,关键参数都被周陌巧妙地模糊处理。
爵门智慧:名声是最好的敲门砖。
10月28日,市场的恐慌情绪如瘟疫般蔓延,达到了顶峰。
周陌站在交易大厅,周围是此起彼伏的尖叫和咒骂。道指单日暴跌3.2%,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5%,整个市场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