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共春堤寻柳色,
同斟寒酒话疏狂。
掌心温度今何在,
只恐相逢鬓已霜。
风摇烛影夜未央,
提笔难书寸寸伤。
旧物蒙尘思故友,
残灯照壁忆回廊。
君如孤鹤游云外,
我似浮萍寄水旁。
此念沉沉深入骨,
年年岁岁断肝肠。
雁字不传千里信,
鱼书难托九回肠。
凭栏望断天涯路,
唯有清风伴我旁。
忽闻夜雨敲窗牖,
疑是君归踏叶响。
披衣起望空庭寂,
唯有残荷立冷塘。
此身虽在尘嚣里,
魂魄常随旧履香。
东陵国的宫城之上,斑斓的王旗猎猎作响,旗面苍鹰在暮色中舒展羽翼,一如城楼下身着玄金龙纹王袍的兰云。
他早已不是当年纵马沙场的将军,佩剑换作璞玉,眉宇间锋锐渐敛,沉淀出王者的威仪。
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二十座城池,谁能想到一年前他与墨情等人边境汇合,带着残部绝地反击,竟凭着雷霆之势连下诸城,被百姓簇拥着登上王座,成了东陵新主。
“王上,唐国太子飞鸽传书到了。”内侍捧着鎏金托盘上前,明黄帛书在烛火下泛着柔光。
兰云展开帛书,眸中掠过暖意,李茂遒劲的字迹跃然纸上:
已亲率十万精兵自洛阳出发,三日后驰援东陵,愿并肩破敌。
三日后,唐国玄甲铁骑踏着烟尘而至,李茂银甲未卸,翻身下马直奔兰云帐中:“兰云兄,本太子奉父王之命驰援,这东陵江山,你我共守!”
兰云握住他的手,掌心厚茧相撞,仍是当年沙场并肩的温度:“多谢茂太子仗义,东陵百姓会记得这份情谊。”
两军合力,半月便平定东陵残叛。
太庙前,兰云以新王之尊与李茂签下和平条约,朱红印泥落下时,李茂望着他微颤的指尖,低声道:“兰云兄,我得回唐国了。”
兰云指尖一顿,望着他眉宇间的焦躁,沉声问:“可是唐国出事了?”
李茂攥紧腰间玉佩,那是老师沈小宝亲手所赠,此刻却冰凉刺骨:“老师是兰云兄心尖上的人,也是我的导师。我这太子当得再风光,连想护的人都护不住,又有何用?”
兰云猛地攥紧王印,指节泛白,喉间涌上腥甜。
沈小宝离去时那句“待你安定,我便归来”
还在耳畔,如今却成了悬在心口的利刃。
他强压下翻涌的情绪,拍了拍李茂的肩:“小宝他吉人天相,或许尚有转机。你既忧心,便回去吧,东陵有我,条约已定。”
李茂点点头,眼中燃起决绝:“兰云兄保重。我此去唐国,已决意拜周砚臣先生为师。从前总想着沙场建功,如今才懂,唯有精研治国之道,方能护住想护的人,护得住唐国子民,也护得住……像老师这样,值得被珍视的人。”
说罢转身传令拔营,十万精兵连夜拔寨,银甲洪流在月色下向唐国疾驰。
兰云立于城楼,望着远去的灯火,指尖抚过腰间玉佩,那是沈小宝临行前相赠的信物,冰凉的玉质下,是他滚烫却无处安放的牵挂。
东陵的王旗依旧猎猎,只是新王的眼底,已覆上一层化不开的寒霜。
喜欢民间冤洗录之天选打工人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民间冤洗录之天选打工人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