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尘埃云“朦胧之纱”如同宇宙中一片巨大的、缓慢旋转的灰色海洋,吞噬着来自远方星辰的光芒,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在这片可见光几乎无效的区域,“引路者”星舰依靠着更高维度的传感器和“变量核心”的独特感知,如同盲人依靠触觉与听觉,精准地航行于尘埃团块与引力暗礁之间,最终抵达了“守望者七号”提供的坐标。
那里并非行星或空间站,而是一颗早已死亡的恒星核心——一颗密度极高的中子星,其强大的引力场和脉冲辐射本身就是天然的伪装与屏障。在中子星那令人心智紊乱的磁极附近,悬浮着数个造型各异的物体。
最为醒目的是“守望者七号”那流线型、闪烁着柔和白光的飞船,它此刻如同一枚精致的胸针,别在狂暴能量帷幕的边缘。旁边是一艘如同由活体水晶雕琢而成的、内部有能量脉络不断流转的梭形舰只,其标识显示它属于“晶语族”,一个以能量和信息美学为文明核心的古老种族。更远处,还有一个几乎与背景尘埃融为一体的、如同巨大蕨类植物叶片的生物舰船,那是“蔓延者”的典型制式,它们是有机的、集体意识的生命-飞船复合体。
这是一个小型的、隐秘的跨文明观察站,或者说,一个临时组成的“星尘议会”。
“引路者”的抵达引起了微妙的反应。“守望者七号”的白光稳定地闪烁了一下,作为招呼。水晶梭形舰内部能量脉络的流转加快了些许,传递出一种审视与好奇的混合情绪。而那片巨大的“蕨叶”则微微摇曳,散发出带着植物清香的、表示“已感知到新变量加入”的信息素。
“欢迎抵达临时观测点‘静默锚点’,星火引导者艾拉。”“守望者七号”的意念率先传来,依旧是那种经过精密校准的平静语调,“基于情报共享协议,我方邀请了在此区域进行长期观测的‘晶语族’代表‘光痕’,以及‘蔓延者’代表‘千叶之须’。它们所在的文明,也曾是‘收割者’的观察或潜在目标,并对近期异常现象有所记录。”
艾拉的意识平和地拂过在场的每一位代表,传递着符合《变量公约》礼仪的问候。“感谢各位的邀请与信任。我带来了来自‘共鸣之歌’星域的最新观察,以及……关于‘收割者’网络中出现异常传播现象的初步分析。”
她没有浪费时间,直接将关于“逻辑瘟疫”的数据包,连同“采撷者”崩溃前后的关键信息片段(剔除了《变量公约》核心奥义等敏感内容),共享给了在场的三位代表。
数据流在寂静的虚空中交汇。
“晶语族”的“光痕”率先回应,它的意念如同其飞船一样,带着水晶般的剔透与结构的美感:“令人……惊异的扰动模式。目标‘收割者’单位的逻辑崩溃,并非简单的系统错误,而是基于根本性理念冲突的认知失调。其传播方式……疑似利用了‘收割者’集体意识网络底层用于同步‘价值评估矩阵’的量子共鸣频道。这非常……危险,也非常……有趣。”它的语气在“危险”与“有趣”之间微妙地平衡,显示出一种研究者特有的冷静。
“蔓延者”的“千叶之须”传递来的信息则更加感性,如同藤蔓的触须般轻柔地探询:“我们嗅到了……信念腐烂的气息。在三个遥远的、被标记的苗圃(它们对观测中文明的称呼)附近,那些冰冷的看守者(指‘收割者’侦查单位)……它们的行为变得……‘犹豫’。如同食草动物在嗅到未曾见过的植物时,那种本能的停顿。这种‘犹豫’,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变量。”
“守望者七号”整合了信息,它的白光稳定地流转:“综合各方数据,‘逻辑瘟疫’确认存在。其直接影响目前有限,但潜在风险极高。一个开始质疑自身存在意义的‘收割者’个体或集群,其行为模型将变得不可预测。它们可能放弃某些‘采撷’行动,也可能……以更极端的方式试图‘验证’或‘净化’自身逻辑,从而导致不可控的破坏。”
议会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各自处理着这个棘手的信息。一个共同的、无形的威胁,将它们这些平日里可能鲜有交集的观察者,暂时联系在了一起。
“这或许……也是一个机会,”“光痕”的意念再次响起,带着一种构建模型的热情,“如果能理解这种‘理念病毒’的传播机制与变异规律,或许能开发出针对性的……‘认知防御’或‘定向干预’手段。”
“前提是,我们不会先被这失控的变量反噬,”“千叶之须”传递来一种类似于“忧虑”的信息素,“腐烂的信念,也可能滋生出更加扭曲的形态。”
就在这时,艾拉之前捕捉到的那段极其微弱的、古老的“低语”,再次如同幽灵般,拂过她的感知边界。这一次,它似乎清晰了一点点,不再是完全无法解析的杂音,而是透露出一种……与当前“逻辑瘟疫”事件隐隐相关的、令人不安的韵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