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浩的话语,如同在寂静的深潭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规则的缝隙……”古月娜喃喃重复,紫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并非以力破之,而是寻其自身运转不谐之处,如同找到精密钟表里那微不可查的齿轮公差……”
“正是。”霍雨浩颔首,他双眸中的“文明之火”与“归零之墟”缓缓平息,恢复成深邃的黑色,但仔细看去,那瞳孔深处仿佛有无数细密的、超越三维结构的规则纹路在生灭演化。“方才‘净化之矢’凝聚时,其力量并非浑然一体。在绝对秩序的洪流之下,我感知到了极其细微的‘湍流’,那是不同规则逻辑在极致协同下,因信息传递的绝对速度限制而产生的……微小‘延时’与‘干涉’。”
他抬起手,一缕微光在指尖跳跃,那是他新生的、融合了秩序与变量的力量。微光中,隐约可见两条纤细到极致的能量丝线在试图完美同步,但无论多么努力,总存在一个普朗克时间尺度上的微小相位差,导致两者能量场在微观层面产生极其短暂而微弱的相互抵消与增强。
“看,这便是规则层面上的‘摩擦’。”霍雨浩轻声道,“放在宏观宇宙,这点摩擦微不足道,瞬间便被庞大的规则体系自身抚平。但在某些特定的临界状态下,当无数这样的‘摩擦点’因某个巨大的‘变量’冲击而被同时激发、串联起来时……”
他没有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那或许就是撬动整个规则壁垒的支点!
“我们需要找到这些‘摩擦点’,或者说,‘规则弦音’中的不谐和音。”雪帝理解了关键,“但这需要我们对规则本身的理解,达到前所未有的微观和宏观尺度。”
“不止是我们。”霍雨浩的目光投向初始之碑,那上面隐匿的星火光点,在他感知中依然如同夜空中的银河,只是蒙上了一层轻纱。“需要整个星火网络,所有文明的智慧。每一个文明,因其发展路径、认知模式、科技树或修行体系的不同,它们观察、理解、利用乃至对抗规则的角度也截然不同。它们所遭遇的‘规则壁垒’,其表现形式和细微的反馈,都是珍贵的数据。”
他再次将心神沉入那隐秘的网络连接,但这一次,不再是汇聚力量,而是传递信息与请求。他将自己对“规则缝隙”、“摩擦点”的初步感知和理论构想,打包成一种超越语言的信息包,发送给了网络中所有达到一定理解层次的文明精英个体。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举动。将如此关键的、关乎超脱本质的猜想分享出去,风险巨大。但霍雨浩相信,唯有集众之智,才能在规则壁垒提高警惕的有限时间内,找到那条唯一的生路。
信息发出后,源核空间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众人都在消化着霍雨浩的发现,并等待着网络的反馈。
时间一点点过去。规则壁垒虽然隐去,但那无形的压迫感依旧存在,仿佛一双冰冷的眼睛在黑暗中注视着他们,寻找着下一次出手的机会。
突然——
初始之碑上,一个来自遥远星域,专注于“微观维度弦论”的科技文明光点,率先发出了强烈的共鸣波动!一股精密的、充满了数学美感的信息流反馈回来。该文明基于他们的理论模型,结合霍雨浩提供的“相位差”数据,构建了一个“多维规则弦震动干涉模型”,精准地指出了在特定能量层级和时空曲率下,几种基础规则力之间可能产生共振削弱的关键频率区间!
紧接着,一个以精神力探索“梦境与现实边界”的灵能文明,提供了他们的发现。他们观察到,在集体潜意识深海与物质宇宙的夹缝中,规则的约束力会出现周期性的“潮汐性减弱”,并附上了他们记录的“规则潮汐”图谱,其波谷期与科技文明提供的频率区间出现了高度重合!
第三个反馈来自一个独特的,将自身文明与一颗恒星生命化的“恒沙族”。他们从恒星生命漫长岁月中感知宇宙韵律的视角,提供了一种“规则呼吸”的宏观周期猜想,认为规则体系本身并非绝对静止,而是在一个极其漫长的周期内进行着微弱的“膨胀”与“收缩”,而在“收缩”极值点附近,规则的“刚性”会达到顶峰,但也最为脆弱,更容易因内部应力而产生细微裂痕!
越来越多的反馈从星火网络的各个角落涌来。有的文明从数学角度推演,有的从哲学层面思辨,有的从能量形态观察,有的甚至是从艺术和情感的共鸣中去触摸那冥冥中的规则脉络……
海量的、角度各异的信息,如同百川归海,汇聚到霍雨浩这里。他的“万象归源”道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解析、归纳、统合这些来自无数文明的智慧闪光。他仿佛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视野被无限地拓宽,对规则的理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升华。
他识海中,一个复杂到极致、动态演化的“规则脉络图”正在逐渐成型。上面清晰地标注出了无数个潜在的“摩擦点”和“共振削弱区”,它们如同星辰般散布在规则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细节中,有些是孤立的,有些则隐隐串联成线,甚至构成某种奇异的网状结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