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最近有些不太平。起因是新来的实习生小李不小心把一份重要文件放错了地方,虽然最后找到了,但还是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风波。午休时,几个同事聚在茶水间窃窃私语,不知是谁先提起,说这份文件之所以会“失踪”,恐怕是有人故意为之,想给小李一个下马威。
坐在角落的老王听了,眼神闪烁了一下,他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走到刚入职不久的小张身边,低声说:“小张啊,你刚来可能不知道,咱们部门的小刘,平时看着老实,心眼可多了。我瞅着,这事八成是他干的,谁让小李最近抢了他一个展示方案的机会呢。”小张初来乍到,对办公室的人际关系还不熟悉,听老王这么一说,又联想到刚才同事们的议论,心里便信了七八分。
下午开会,领导询问文件事件的经过,小李红着脸解释了半天。这时,老王清了清嗓子,看似不经意地说:“其实吧,我觉得这事也不能全怪小李,毕竟办公室人多手杂,有些人啊,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向了小刘,小刘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腾地一下站起来,愤怒地说:“老王,你别血口喷人!我根本没干这事。”老王却一脸无辜地摊开手:“我也没指名道姓,你这么激动干啥?”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这时,一直没说话的领导开口了:“都别吵了,没有证据的事不要乱说。”会议草草结束,同事们各自回到座位。小张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他觉得自己不该轻信老王的话。下班后,小张决定私下找小刘道歉。当他走到小刘工位时,却听到小刘正和人通电话:“放心吧,这次计划很成功,小李肯定被我整惨了……”小张愣住了,原来老王说的是真的,可老王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他带着满脑子的疑惑,离开了办公室,而这场办公室的风波,似乎才刚刚开始。
小张回到家后,心里一直纠结要不要把听到的内容告诉领导。第二天上班,他看到小刘依旧像没事人一样,和其他同事有说有笑,心中的正义感便开始作祟。犹豫再三,小张还是决定向领导坦白。领导听后,并没有立刻表态,只是让小张先不要声张。
接下来的几天,领导暗中观察小刘的一举一动。而老王似乎也察觉到了领导的行动,他开始有意无意地给领导提供一些关于小刘的其他可疑线索。终于,在一次重要项目策划中,小刘故技重施,试图陷害另一位同事。就在他自以为得逞时,领导突然出现,拿出了之前收集的证据,将他的恶行揭露无遗。
小刘没想到自己会被抓个正着,他愤怒地质问老王为何要针对他。老王冷笑一声:“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不过是看不惯你这种小人行径罢了。”最终,小刘被公司辞退,办公室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这场风波却让小张明白了职场的复杂与人心的险恶。
然而,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几个月后,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小孙,他能力出众,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办公室里又开始暗流涌动,一些同事的眼神中透露出嫉妒。一天,公司一个重要客户的资料突然丢失,矛头又一次指向了新同事小孙。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是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小张想起之前的经历,决定不再轻易相信传言。他开始私下调查,发现资料丢失的那天,老王在办公室停留的时间比平时长很多。小张心中起了疑窦,经过一番细致的探查,他惊讶地发现,这一切竟是老王为了打压新人而设的局。原来,老王担心新同事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故技重施。小张将真相告诉了领导,老王最终被辞退。
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将最后一缕夕阳挤出门缝。小张握着冰凉的咖啡杯,指尖在键盘上悬了片刻,目光落在桌角那份泛黄的项目评审记录上。
两周前的评审会,老李为了让自己负责的项目通过,偷偷修改了用户反馈数据,用漂亮的图表掩盖了产品的致命缺陷。当时整个部门都在赶进度,没人愿意深究细节,连一向严谨的主管都默认了这份“优化”过的报告。
小张攥着原始数据的手出了汗,会议室里的附和声像潮水般涌来,他几乎要把那份真实的反馈藏进抽屉——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住项目或许还能拿到季度奖金。可就在他低头的瞬间,瞥见玻璃窗外实习生小王抱着一摞测试报告跑过,那是她熬了三个通宵才整理出来的问题清单,每一页都写着“需紧急修复”。
最终,他还是把原始数据摊在了桌上。会议室的安静像冰一样凝固,老李的脸瞬间涨红,主管的眉头拧成了疙瘩。那天下午,项目被紧急叫停,老李因失职受到处分,而小王的测试报告成了整改方案的关键。
此刻,咖啡的苦涩漫过舌尖,小张却觉得心里透亮。他点开新的文档,在空白页上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字。职场或许有捷径,有潜规则,但真正能让人站得稳、走得远的,从来不是随波逐流的“聪明”,而是在喧嚣中守住清醒的判断,在利益面前挺直正义的脊梁。日光灯下,他的笔尖在纸上划出清晰的痕迹,像在心里刻下了一道永不褪色的标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