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闹钟没响我就醒了,手心攥着老王送的尺子,上面 “技术求真” 四个字被摸得发亮。昨晚研究分布式控制方案到凌晨,电脑里还存着王磊偷偷发来的文件 —— 李工和他老丈人(供应商)的聊天记录,里面写着 “陈铭宇的方案要是成了,检测报告的事就瞒不住了”。
小雨翻了个身,手臂搭在我腰上,头发蹭到我下巴:“又醒这么早?” 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指尖划过我眼底的黑眼圈,“项目是不是遇到麻烦了?”
“快好了。” 我吻了吻她的额头,起身走进厨房。煎蛋的油星溅到手上,轻微的刺痛让我清醒 —— 分布式控制方案是唯一能同时解决技术难题和避开参数漏洞的办法,但李工肯定不会轻易同意。桌上的保温杯里,小雨提前泡好了枸杞水,杯底压着一张便签:“你抽屉里的检测报告副本,我帮你扫描存进 U 盘了,小心点。”
七点半出门,公交车上我反复看着王磊发来的聊天记录。李工和供应商的对话里,不仅提到要 “搅黄” 我的方案,还说 “客户那边已经打点好,让他们以‘技术不成熟’为由否定”。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客户的不满,从一开始就是预谋好的。
到公司时,前台小姑娘神神秘秘地塞给我一张纸条:“李工刚让我给客户送文件,不小心看到上面写着‘否定分布式控制,推荐供应商提供的方案’。”
我攥着纸条走进电梯,十五楼的办公室里,李工已经坐在工位上,看到我进来,立刻笑着起身:“铭宇,昨晚加班辛苦了!分布式控制的方案,客户那边……”
“客户会否定,对吧?” 我打断他,把纸条放在他桌上。李工脸上的笑容僵了,眼神闪烁了一下,又很快恢复自然:“你怎么知道?客户确实觉得技术难度太大,担心风险。”
“是你让他们觉得风险大的吧?” 我拿出手机,点开王磊发的聊天记录,“你老丈人那边,是不是怕我的方案绕过了你们的‘定制设备’,参数造假的事就藏不住了?”
李工的脸色瞬间沉下来,压低声音:“铭宇,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项目进度要紧,今天会议你换个方案。” 说完他转身走进办公室,门 “砰” 地一声关上,桌上的检测报告副本被风吹得翻了页。
九点的项目进度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王磊汇报完进度,眉头紧锁:“客户明确表示不接受分布式控制,要求我们 48 小时内拿出新方案,否则就取消合同。”
大家炸开了锅,有人抱怨 “时间太紧”,有人窃窃私语 “客户怎么突然变卦”。我看着李工故作严肃的脸,心里清楚,这是他逼我放弃的手段。
“我有新方案。” 我站起身,打开电脑里的智能控制方案,“采用自适应算法,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避开现有设备的参数漏洞。”
李工的手指在桌下攥成拳头,脸上却装出惊讶的样子:“智能控制?技术难度比分布式还大,你能在 48 小时内搞定?”
“能。” 我看向王磊,他立刻点头:“我已经联系了高校的专家,随时可以远程支持。” 我知道,王磊不是单纯帮我 —— 他手里也有李工的把柄,想借我的方案扳倒对方。
接下来的两天,办公室成了战场。我和团队成员连轴转,泡面桶堆在桌角,老王的尺子被我压在方案纸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妥协。小雨每天晚上都来送夜宵,带来换洗衣物的同时,还偷偷给我塞了个录音笔:“如果李工找你单独谈话,记得打开。”
周三凌晨三点,智能控制方案终于完成。我靠在椅子上,刚要闭眼,王磊发来消息:“李工刚才联系供应商,让他们在关键元器件上做手脚,就算方案通过,后续也会出故障。”
我猛地惊醒,立刻给专家发消息,让他们重新核对元器件参数。果然,供应商提供的型号和方案要求的完全不符,一旦使用,系统会在运行三个月后崩溃。
周四下午,我们带着修改后的方案去见客户。客户看完演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个方案比之前的分布式控制更成熟,就用这个!但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落地。”
走出客户公司,王磊松了口气:“还好发现得早,不然我们就成了替罪羊。” 他递给我一份文件,“这是李工和供应商的供货合同,上面的价格是市场价的三倍,他从中拿了回扣。”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李工表面上配合,却总在暗中拖延 —— 故意弄丢技术资料,借口 “协调资源” 缺席关键会议。直到项目落地前一周,他突然找我单独谈话。
“铭宇,” 他坐在办公室里,给我倒了杯茶,“智能控制方案做得很好,我已经向总部推荐你做副主任。” 录音笔在口袋里运转,我能听到他声音里的算计,“不过,项目落地后,能不能把智能控制的核心算法‘调整’一下?让它适配我老丈人那边的设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