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保姆描述的情况吻合,不过我们在胃里检测到了米酵菌酸。江晓淇将化验单递给何烁,现在可以确认是食物中毒了。
向何烁说明后,江晓淇转向站在保姆身后的两名警员解释道:米酵菌酸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 ** ,会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
食用被这种 ** 污染的食物可能引发中毒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这种 ** 主要存在于发酵玉米制品、变质银耳以及其他变质的淀粉类食品中......
木耳炒肉!何烁和江晓淇异口同声地喊道。
你们用的不是当天泡发的木耳?江晓淇紧盯着保姆,这正是中毒事件的关键所在。
听到可能致死的严重后果,保姆更加慌乱。俺真不知道,前两天俺请假回家了。今天回来看见厨房有泡好的木耳,是李文慧让俺炒的。
她说木耳是她泡的,她丈夫想吃这道菜。正好俺回来了,就让俺做了。
俺以前也吃过木耳炒肉,从来没出过事。
老天爷,这到底是造的什么孽!她捶胸顿足,觉得自己闯了大祸。
江晓淇深吸一口气解释道:新鲜木耳本身无毒,但隔夜泡发的木耳很可能产生米酵菌酸。
如果木耳本身就有毒,早就被列入禁食名单了。
很多人并不了解隔夜泡发木耳的危险性,误食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这时海洋推着一名男性患者冲了进来,几名护士手忙脚乱地搀扶着。
江主任,患者洗胃后突然抽搐,快!还没进抢救室,海洋就大声呼喊江晓淇。
江晓淇和何烁立即上前接手,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后,江晓淇对护士下达指令:立即肌注镇静剂。
何烁检查患者时发现,除了抽搐症状外,还出现了皮下出血、蜘蛛痣和面部黄疸等症状。
他是不是吃了很多?何烁转头询问保姆。
手足无措的保姆连忙点头:他特别爱吃木耳,以前俺做的都没出过事......
木耳虽可食用且味道鲜美,但人们常因贪食而忽视潜在风险,最终酿成悲剧。
病床上,**的抽搐症状有所缓解,但其余体征未见改善。何烁注意到患者身上的蜘蛛痣,这提示其肝脏存在慢性器质性病变。他转向神色慌张的保姆问道:雇主平日饮酒情况如何?是否有既往病史?家里还有其他亲属吗?
保姆绞着衣角回答:俺不清楚他家的事...就听饭桌上提过,以前工作应酬喝得凶。现在太太管着只让喝红酒,量也少了。这真不关俺事!
别紧张,只是例行询问。何 ** 抚道。初步了解情况后,他快步走进抢救室,对正在查看检验报告的江晓淇说:患者疑似肝硬化病史,肝功能查了吗?
查过了,但情况不乐观。江晓淇眉头紧锁,米酵菌酸中毒尚无特效药,只能联合对症治疗。
话音未落,患者突然剧烈抽搐,暗红血液呈喷射状呕出,将江晓淇的白大褂染得猩红刺目。心电监护仪随即响起尖锐警报,血压数值急速下滑。
立即催血常规!备3单位红细胞悬液!江晓淇语速飞快。待护士飞奔而出,她又急促道:何烁,床旁超声引导穿刺,抽腹水!
何烁迅速定位穿刺点,接过护士递来的无菌包。手套!消毒!随着冰冷器械的碰撞声,穿刺针精准刺入腹腔。此时患者呼吸频率骤然加快,胸廓剧烈起伏,很快出现明显的三凹征。
江主任,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监测护士急声汇报。
江晓淇果断放下听诊器:准备气管插管!抢救室内顿时响起撕开插管包装的刺啦声。
江晓淇正在评估患者病情恶化风险,肝肺综合征的可能性尚未排除。此刻监护仪的尖锐警报证实,患者的恶化速度远超预期。
江主任,3床女性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张泠的声音从隔壁抢救单元传来,两侧心电监护同时亮起红色警示。
江晓淇快速环视医疗团队:海洋在哪?
正在处理儿童病患。张泠瞥向角落的抢救台,暂时抽不开身。
何烁闻言上前:我来处理。得益于系统奖励的高级气管插管技术,这已非他首次应对此类危急情况。
有把握吗?江晓淇审视着这位年轻医生。气管插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毫米级的操作精度,她并不清楚何烁此前的成功案例。
何医生上周刚完成一例儿童插管。参与过那场抢救的张泠立即佐证。
得到确认后,江晓淇果断颔首:开始吧。
转移至3床时,何烁注意到患者面部已浮现黄疸——显然也是那道致命菜肴的受害者。
调整 ** :仰卧,肩部垫高,头颈后仰。何烁边下医嘱边接过喉镜。在张泠协助完成 ** 固定后,镜片沿着患者舌背弧度平稳推进,精准挑起会厌软骨暴露声门。
当患者吸气瞬间,气管导管如利箭入鞘般滑入气道。随着管芯退出,牙垫就位,整个操作行云流水。
导管深度21厘米。何烁抬头呼唤:需要呼吸音确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