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队村东头,果酒工厂的木牌子已经挂了起来,上面的红字招牌是程尝今用他那一笔瘦金体用红色油漆写出来的。一个小小的开工仪式,还放了一挂鞭炮,落了一地的红纸屑。
鞭炮是孙祥会通过供销社系统买到的,张全义忙前忙后,把这个队办工厂的各项手续都办了下来,接下来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这是一大队继大队院子后第二处规模化的砖瓦房建筑,北面一排是工作区,南面一排是仓库区,原先这片荒地的几棵大树被保留了下来,还额外移植了些小树。工作区那里,还奢侈地筑了一个水泥池子,用来清洗采摘回来的杏子。
这个年代水泥可不好搞,但张全义还是找了几袋子来。
前些天李世英跟着张全义专门去杏花沟看了看,都觉得可以组织社员们前去采摘了,于是张全义又到处借拖拉机、凑了十多辆马车,挑选了一批社员便出发了。
杏花沟就在218国道的北面,距离六大队只有七公里,所以一大早,一大队的社员们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李世英和孙祥会骑着马,走在队伍的后面,然后便在六大队那里看到了等候多时的卢林。
前些天卢林去一大队找孙祥会玩,听说一大队要去杏花沟采摘杏子,顿时来了兴趣,也要跟着去凑凑热闹,他愿意来,自然是没有人拒绝的。
“还是你们一大队能干啊,想到个点子就行动,比我们六大队强多了!”卢林发出了感叹。
李世英觉得他说得对,因为一大队有一个行动力和执行力超强的大队书记,这才是最让其他生产大队羡慕的。
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从来就不缺,卢林就曾对李世英抱怨过,说六大队的社员有人建议,扩大一下养蜂规模,好歹也把蜂蜜产业发展一下,刚好可以借助附近的杏花沟,以及北天山脚下的油菜花田。
但是六大队的干部们瞻前顾后,觉得会不会被有心人认为他们搞“资本主义”,虽然有心,但就是不敢放开了手脚。
这一点张全义就做得相当好,一大队是个民族队,先前一半以上的社员都是牧民,所以他每次都振振有词,国家都鼓励致富呢,一大队单纯靠农业,人口不足,凭什么不能发展一下其他小产业?
他知道主动去了解国家政策,也愿意倾听社员们的意见,也就抓住了这些年大量内地人迁入的时机,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整个一大队。
孙祥会笑了笑,没有接话,他虽说搬离了六大队,但也不愿意因此指责六大队的干部们,反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接手了一大队的供销点后,张全义还特意找他喝酒,直接明示他,可以多搞点儿其他大队的供销社稀缺或者没有的商品货物,有他在一大队,就不用担心会有人故意举报。
李世英也没有接话,卢林作为六大队的社员抱怨一句可以,他若是跟着说下去,就显得是有意嘲笑了。
“小江没来么?”
“少安又去山上了,天一热,野猪就喜欢往山下面跑,大队总得保护庄稼不是?”
六大队的农田多集中在国道北侧,野猪这种动物吧,夏季南迁时,一个晚上就能拱坏一亩地的庄稼,所以整个东方红公社,二、六、八三个离国道最近的生产大队,每年都要组织人手猎杀、驱赶野猪。
就这么聊着天,很快便到了杏花沟附近,这个时候从218国道进入杏花沟的道路仍旧是土路,并不怎么好走,于是张全义便安排马车队伍先行,因为一大队以及他借来的拖拉机都是履带式的。
这条土路前些天他已经前来看过了,路面松软,还得安排社员将拖拉机压过的土路平整一下。
每年三月底到四月中旬,杏花沟满山的杏花一开,那简直美若仙境一般,放眼望去,一蓬蓬玉白色的花瓣夹杂着红蕊,在翠绿的山谷映衬下,仿佛冬天从未离开。
可惜杏花的花期太短,本地老百姓们也都习惯了这般景色,所以眼下这里连个景点都算不上,没有任何围墙,周边乃至路过的百姓们可以随意进入。
除了一大队这么浩浩荡荡的队伍外,杏花沟里已经多了十来匹散在山坡上的马儿,那是附近二大队的社员们也来采摘杏子了。
“都知道该怎么摘吧?拣个大的、没有虫眼的、漂亮的摘,按照分组、分工,咱们就动起来!”
将社员们召集在一处,张全义站在马车上发表了简短的劳动鼓舞,使劲儿挥了挥手,社员们便嘻嘻哈哈地朝散落在山坡、谷地的野杏林钻了进去。
李世英提着个篮子,跟郭保生、王威一组,便开始忙活了起来。郭保生举起了带来的一根木棍:“看我的吧!”
一棍子下去,杏子连带着碎叶子就飞舞、滚落了一地,然后表兄弟俩嘻嘻哈哈地开始弯腰到处捡,李世英边捡边挑了个品相不错的,在衣服上擦了擦,咬了一口,觉得还带着点儿酸。
郭保生带这么一根棍子,并不是为了敲杏子用的,而是为了驱赶马蛇子。
马蛇子学名丽纹麻蜥,是一种壁虎大小的蜥蜴,属于是益虫,提前驱赶一下,也是避免被人一脚给踩死。
倒也不用防蛇,因为宁远县境内并没有蛇,天山的蛇类都分布在北侧山麓,所以宁远县境内也基本没有大型猛兽,金雕和老鹰例外。
远处张全义一边走一边高喊:“都少吃点儿杏子,大家伙儿先劳动着,我去二大队那边借些东西烧开水!”
午饭自然是带的干粮,对此社员们并没有什么不满,不过除了干粮外,还有现做的美食。
李世英的老爹和老谢的父亲俩人也来了,而且带来了两个鏊子,由大队提供面粉,俩老头打算现场给大家伙儿摊煎饼。
虽说没法准备裹在煎饼里的菜,但是用带来的咸菜凑合一下也是可以的。李世英这个小组装了两麻袋,他便跑去了谷口,看到老爹俩人已经将鏊子支了起来,也便放下了心。
喜欢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