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下旬的时候,一大队的集体劳动就又开始了,仍旧是炸树林开荒。
县里、公社里下达的开荒任务,是将巩乃斯河南北岸两侧的原始树林全部开垦出来变为农田,所以各个生产大队逢着农闲便要组织人手开工。
由于天气的原因,一大队开荒的队伍人数不多,桑木江把社员们分成三队,轮番劳动,主要是如今开荒愈发向东面深入,往返路途更远了,需要留出一部分人手中午送饭。
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元宵节结束后,边疆迎来了新一批涌入的内地人。
在李世英的记忆里,73年下半年到74年,大约是东方红公社或者说宁远县倒数第二次大规模外来人口涌入的时期。
先前他也不清楚为什么这一两年从内地来的老百姓这么多,后来仔细一想,大约是因为前些年“盲流”而来的内地人纷纷落户,安稳了之后,便写信回老家,呼朋唤友,于是就出现了一次集中式的人口流入。
从农历正月底开始,几乎是隔几天张全义和桑木江就要往场部那里跑一趟,最少的时候领回来一个年轻人,最多的一次,领回来了六个人,包括一家四口以及他们的亲戚。
大队院子的仓库又腾出来两间专门安置这些新来的人们,而像是李世英这一批刚刚落户成功的年轻人们,也要开始人生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盖房子。
赵雪峰的那个未婚妻已经从老家赶来,暂时住在四大队的亲戚家里,俩人也已经见了面,女方挺满意的,赵雪峰本人也没有意见,就等着选个好日子,就把婚事给办了。
所以其他年轻人们都着急的很,虽说这个时代结婚,或者说在边疆结婚,女方也不看你有没有房、有没有钱、有没有“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但总归是大家伙儿都还挤在仓库里住,也没办法隔出来个新房啊。
李世英自己单独住一间马棚,也没人羡慕,因为那马棚也住不下两个人,除非把屋子里那个石槽给刨了清理出来,所以所有落户的年轻人们都有了最热切、最急切也最朴素的渴望,那就是拥有一处像赵雪峰一样的新家。
于是张全义又忙着给这些年轻人们划定新家的宅基地,他是希望大家都集中住在西边的,这样一大队也好组织社员修路。
一大队的布局,是北面一条连通公社各大队的土路,南面则是一条东西向的断头路,属于村内道路,现有的社员家庭基本就在南面小路的范围内。
先前老谢本打算也在西面盖房子,但李世英建议去东面,他跟着李世英去东面看了一圈后顿时心动。
村子东面的南坡地势高一些,虽然都是野地,但是地方空旷,而且也方便拉电线,因为一大队的用电就是从东面巩乃斯河上游的小水电站那里引过来的,刚好顺路。
要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吧,就是离桑木江家比较近,东面住的基本都是维族和哈萨克族社员,没有跟西面的汉人住得那么近。
“大队又来了不少内地人,看这形势,这几年一大队的人口越来越多,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往东边住的,咱们提前占个好地方,这是好事!”
得知李世英和老谢有意住在东边,郭保生和章进兴立即表示,咱们都做个邻居。然后杨文华也被杨允华拉着找李世英给出主意,便也跟着决定住在东边。
周培俊也听说了,老谢劝他时,他觉得既然张书记要求大家都住在西边,会不会不好办?李世英一番话就打消了他的顾虑。
“张书记那里,我去找他谈。”李世英做了保证,他又不是给大队添乱,这种事情张全义肯定能想明白的。
于是李世英就跑去场部买了几瓶酒,老谢去四大队买了些豆腐、粉条、腊肉啥的,杨文华做了一桌子菜,几个人便以感谢书记大半年来的照顾为理由,请张全义喝了一顿酒。
张全义被一群人哄着喝得高兴了,又听了李世英一番分析,就被忽悠着当场同意了。等他第二天醒来后,顿时懊恼不已,你说我咋就被李世英这小子给骗了,怎么就答应下来了呢?
有心反悔,这些天大队的事务又多,要安顿新来的内地人,要协调落户的年轻人给他们划定宅基地,还得安排社员们进行劳动。
这个时候马思丁又给了一记助攻,年前吃了李世英一顿打,被年轻人们以及在场的几个河南籍社员打了一顿,马思丁就一直怀恨在心。
也不知道什么仇什么怨,他就记恨上了李世英,认为就是这个该死的汉人引领着一大队重新开始了养猪,得知李世英办了落户手续后,他就几次找张全义闹。
他不敢来大队院子闹事,毕竟李世英他们就住在院子里的仓库呢,所以遇着机会就向张全义控诉,张全义不想搭理他,他不依不饶,吃过晚饭就往张全义家跑,一坐就是一晚上。
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车轱辘话,要求李世英当着全体社员的面给他道歉,否则他就要报公安,请政府主持公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