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红农场的场部到生产一大队,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乡村道路的南面,北面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原始树林,中间间或有一两块长满了一人多高杂草的空地。
桑木江的汉语不咋地,所以张全义便主动介绍了起来,原来此前农场试图将这些树林都清理掉,将之变为农田,但缺乏机械、全凭人力,难度实在太大,所以场部联合几个生产大队清理了一次之后就暂时搁置了。
如今这片树林中有那么几块缺失了的地,入夏以后杂草丛生,场部便组织了人手,沿着这条乡村土路的两侧种植了几排白杨树。
“这里面有山上跑下来的狐狸、野猫,有时候也有野猪,所以咱们平日里要注意安全!”
张全义很认真地嘱咐,附近两辆马车上的年轻人都不住点头。
离开农场没多久,土路上便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人了,尽管有了心理准备,还是有些年轻人发出感慨:“西域人是真的少啊!”
这一条笔直的、从农场场部直通东面的土路,眼下除了几辆马车,便再看不到什么行人,就如同坐着拖拉机从县里赶来农场的路上一样,满载着欢声笑语的马车,一路慢跑,一路惊起了栖息在树林中的飞鸟。
有那么一瞬间,除了车轮声之外,所有人都有了短暂的安静,被马车惊动了的飞鸟群黑压压地从树林中飞起,遮蔽了小半个天空。
一群人中年龄最大的老谢仰着脑袋,张大了嘴,喃喃地说:“十五年前除四害,我跟着人群驱赶麻雀,也没见过这么多鸟啊!”
李世英大略扫了一眼,只觉得从树林中飞出来的鸟儿至少有一百多只,聒噪着在树林上空盘旋,周培俊眼尖,在前面不远处的马车上回头喊了一声:“噫,快看,老鹰!”
不远处的天山,有一大团厚重的白云正向这个山间小盆地缓缓移动,在白云的衬托下,天空中一个小黑点格外显眼,察觉到树林飞起了无数的鸟儿,那个小黑点直冲而来。
张全义、桑木江以及赶车的哈萨克人都笑呵呵的,觉得这群内地来的年轻人很有活力,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就如同所有刚来这里的内地人一样。
李世英的心情非常好,他喜欢这里湛蓝的没有一丝工业污染的蓝天,喜欢这里成团的低矮的白云,五月中旬的太阳也不那么热烈,照耀得人很舒服,马车的速度不快,虽然荡起些烟尘,但那风儿迎面吹来都是清新的。
那个小黑点越来越近,是一只黑褐色的金雕,于是又引发了一群年轻人的惊叹,极大地满足了张全义等人身为本地主人的自豪感。
远离了那片无数飞鸟盘旋的树林,车队终于遇到了第一个行人,一个哈萨克人骑着马儿迎面而来,好奇地盯着这一群快乐的年轻人,同张全义和桑木江大声地打着招呼,交错而过之后,他仍旧不住地回头张望。
章进兴就坐在李世英旁边,他忍不住用胳膊碰了碰李世英:“李大哥,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不通,咱们不会吃亏吧?”
“有机会就学点儿他们的话呗,咱们还没有落户,都是盲流,这里住不惯,就换个地方嘛,农场有好几个汉人生产大队呢。”
李世英觉得章进兴多心了,按照他曾经的经验,少数民族还是挺好打交道的,热情、实在、淳朴、没什么坏心思,就如同当今的社会风气一样。
章进兴一想,这话也对,他们这一次前来,仍旧属于盲流身份,按照场部干部的话,想要落户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来到这里不适应又返回老家的内地人也不少,腿长在自己身上,想走总归是拦不住的。
按照李世英的前世经验,他知道自己这一群人暂时被东方红农场接纳了,但并不是正式的农场工人,而是属于临时工,是要接受一段时期的考察的。
不过有一个好处,西域人口少,对内地跑来的盲流们接纳程度相对很高,只要渡过考察期,迁户口落户本地是很容易的,农场内部也不大限制人口在各个生产大队之间的流动。
国家总的政策是鼓励内地百姓到边疆落户,这也是充实边疆人口的好事情,所以不管是农场场部还是生产一大队的干部们,对他们这样的人还是持着欢迎的态度。
前世的李世英是在1973年的冬天、通过写信与老谢联络上之后、从堂姐那里借钱跑来农场的,当时老谢和郭保生几个人已经在四大队扎根,所以李世英和几个后来到的年轻人就去了隔壁的一大队。
十公里左右的路程并不算远,越过一条水渠时,张全义特意让马车队停下休息了一会儿,介绍地说:“这是幺五部队的解放军前些年挖的,引的是北山雪水,咱农场是偏僻了些,但是水多,浇地不愁,是个好地方!”
幺五部队就是某支驻扎在二区公社国道北面的驻军,靠近六大队,离一大队也不远,还有个对军民开放的医院,建筑充满了苏联式样的风格。
宁远县处于伊犁河谷东部,南北都被天山山脉所包围,所以本地人习惯性地将北天山称呼为北山。
一群小伙子便伸着脑袋南北看了一回,虽然是一条土渠,但天山下来的雪水非常清澈,这条人工挖掘的引水渠非常笔直,充满了一种规划的美感。
过了这条引水渠,东面的土地就属于生产一大队的了,李世英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一条土路就仿佛是个隔断,北面仍旧是大片树林,充满了蛮荒的味道,南面则被开垦出了大片的土地,种满了小麦和玉米。
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的农作物每年只能种一季,所以种的都是早玉米,这让习惯了一年两熟的内地人看到,又是一番热烈的讨论。
很快到了生产一大队,同记忆中一样,沿着土路向南,分出了四五条入大队的小路,东西两侧都是低矮的夯土房屋,每家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
“乖乖,这院子怕不是有一亩多地了吧!”
老谢心情挺不错,扶着马车的车架不住地探头看,神情很是激动。
“每个社员落户后都分一亩二分地的院子,你们要是落户咱们大队,到时候也会有的。”
张全义笑嘻嘻地回答,然后从马车上敏捷地跳了下来:“到了,先安排你们临时住在大队的仓库,吃饭都在大队食堂,先凑合一下哈!”
喜欢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