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刚过,王大丫就开始折腾……
荣庆堂的口谕刚传下时,蒹葭便知贾母与元春打的是逼她搬离、趁机搜检听竹轩的主意。
蒹葭:你们不是不长记性吗?我要不趁这次咬下你们一块肉,我都不姓林!
她面上不动声色,待王夫人带着人上门催促时,反倒笑着应了:“二太太既说要翻修,那我与妹妹便挪去蘅芜苑暂住几日便是。只是我们带来的东西多,得慢慢收拾,劳烦您多派几个人帮忙搬运。”
因为有工匠与小厮在场,蒹葭便不让黛玉露面,只她一人对付王大丫足矣!
王夫人见她松口,心头一喜,忙不迭应下,只当她是服了软。
可没等她高兴片刻,头一日便被泼了冷水。
蒹葭让人抬出一只半人高的汝窑天青釉大花瓶,摆在廊下,对着王夫人带来的小厮道:“这花瓶是太后赏的,珍贵得很,你们小心些抬去蘅芜苑,若是磕了碰了,便是把你们卖了也赔不起。”
小厮们看着那莹润如玉的花瓶,吓得不敢伸手。
王夫人一见那汝窑花瓶,脸色也瞬间变了,这等稀世珍宝,别说摔了,便是蹭掉块瓷皮,她也担待不起。
王熙凤:这题我会!也考过我……
只能硬着头皮吩咐小厮们小心再小心,折腾了半个时辰才将花瓶稳妥送走,一颗心悬得快要跳出嗓子眼。
本以为这便完了,谁知蒹葭又让人捧出两幅画,径直送到王夫人面前。
“二太太,这是先祖母的嫁妆,东坡先生的真迹,一幅《枯木怪石图》,一幅《潇湘竹石图》,听说如今市价能抵半个贾府。您派来的人懂行,让他们务必妥帖送过去,可别出了岔子。”
王夫人盯着那两幅画,眼皮直跳。
她虽不懂画,却也知苏东坡真迹的分量,这要是有半点差池,她全部家当估计都不够赔。
当下再也不敢让小厮动手,亲自找了府里最稳妥的管事,小心翼翼将画护送去蘅芜苑,全程寸步不离。
接下来几日,蒹葭便这般“每日收拾一点”。
蒹葭:你以为送去就完了?想得美!
今日是前朝留下的珊瑚树大摆件,明日是西域进贡的猫眼石摆件,后日又是江南织造局专供的云锦锦盒大礼包……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每一件都特意点明来历与价值,听得王夫人头皮发麻。
她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蒹葭哪是在收拾东西,分明是故意拿这些珍玩堵她的嘴!
当初蒹葭、黛玉入府时,光是林家的东西就装了十几辆马车,更不要说后来太后与北静王太妃、还有林如海故交好友馈赠了,这听竹轩里尽是这般稀世之物。
真要一件件搬,别说她派来的人够不够稳妥,主要是搬上一个月也搬不完,稍有不慎损坏一件,她都没法向贾母与宫里交代。
连着被折腾了三日,王夫人彻底没了脾气。
看着听竹轩里依旧堆得满满当当的箱笼,再想想那些动辄能让她倾家荡产的珍宝,她终于认清现实,这招逼迁根本行不通,蒹葭早把后路堵死了。
无奈之下,王夫人只能灰头土脸地回禀贾母,哭丧着脸道:“老太太,那丫头带来的东西全是稀世珍宝,件件碰不得,实在没法搬。再这么折腾下去,万一损坏一件,咱们可担不起责任啊!”
贾母听完,气得狠狠拍了下桌案,却也无可奈何。她总不能真让王夫人顶着损坏珍宝的风险硬搬,那不仅堵不住蒹葭的嘴,反倒会落人口实。
最终,只能咬着牙道:“罢了!这招不行,便换别的法子!翻修听竹轩的工匠明日照旧进场,让他们借着干活的由头,仔细搜!我就不信找不着陈忠的踪迹!”
周嬷嬷:就老太太这脑子,怎么就能……傻人有傻福!
而听竹轩内,蒹葭脸上露出微笑,小刀子、小匕首一哆嗦,姑娘好久没露出这种狐狸笑了……怀念啊!
蒹葭:明日工匠要进场,嘿嘿,这几天早就准备好了,王大丫、贾小娘等着姑奶奶让你们知道知道什么是悔不当初!
第二日天刚亮,王夫人便带着一群工匠浩浩荡荡往听竹轩来,身后还跟着几个膀大腰圆的婆子,摆明了要借着翻修的由头,在轩内搜个明白。
蒹葭早已起身,正坐在廊下喝茶,左手的短刃挽着刀花。
蒹葭见他们进来,只抬眼淡淡瞥了一眼,并未起身相迎。
王夫人压着心头不耐,强笑道:“林大姑娘,工匠都到了,今日便开工翻修,你到一旁坐着,别碍着事。”
工匠们刚要上前挪动陈设,蒹葭突然放下茶盏,声音清亮地喊了声:“慢着!”她目光扫过众工匠,最终落在王夫人身上。
“二太太,我这听竹轩里,不是前朝古器就是稀世珍宝,件件价值连城。等会儿工匠动手,若是碰坏一样,这赔偿我该找谁要?是找这些挣辛苦钱的工匠,还是找牵头翻修的您?”
这话一出,工匠们瞬间僵在原地,齐刷刷往后退了两步,眼巴巴瞅着王夫人,满脸惶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