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不一定周知:只要谈及大秦一定绕不开秦始皇,谈秦始皇就一定绕不开赵姬。>
<再次众所不一定周知:历史上恋爱脑的最大代表人物就是赵姬。>
<话题莫名其妙就偏到了姥姥家。>
嬴政:“……”
这茬还真就过不去了??朕知道自己有一个恋爱脑的阿母可以了吧??!!
嬴稷好奇:“恋爱脑?怎么个恋爱脑法?”赵姬嘛,他知道——子楚的正妻、政儿的母亲。
光是凭借着她为大秦诞下麒麟儿这件事,在他们这些先祖这里就很加分了。
咋了?怎么恋爱脑了?
“咳咳咳咳”嬴炎见别人好奇,忍不住咳出声来,道:“吕相不打算说道说道吗?”
咱们也来一个对称:众所不一定周知,谈到赵姬就一定绕不开吕不韦。
吕不韦:“……”
露出尴尬的笑.jpg
他说他也想不到赵姬这么傻……有人信吗?
嬴子楚手搭在了吕不韦的肩膀上,冷不丁道:“说。”
他们二人之间表面上是吕不韦的名气打过嬴子楚,但实际上到底是谁拿捏谁还两说。
吕不韦眼珠子乱飘:“我、我给太后送我几个男宠,然后她为了男宠和他们的孩子造王上的反了……”
他所言的王上,指的是还是秦王阶段的嬴政。
嬴稷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拿到的酒爵“哐当”一声砸在地上,琥珀色的酒液泼洒而出。
缓缓站起身,玄色王袍无风自动。
“你说什么?”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空间的温度骤降。
吕不韦“扑通”跪地,额头紧贴地面:“臣、臣罪该万死!那嫪毐本是市井之徒,臣见他……见他有些本事,便献给太后解闷,谁知……”
比起嬴子楚和嬴政,吕不韦明显对这位更加畏惧。
“解闷?”嬴稷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解闷解到造反去了?”
嬴子楚的手还搭在吕不韦肩上,指节已然发白。他深吸一口气,转向嬴政:“政儿,此事你如何处置的?”
一直沉默的嬴政终于抬头,眼底是深不见底的寒潭:“车裂,曝尸,诛三族。”
“那赵姬呢?”嬴荡追问。
“迁居雍城,永不得回咸阳。”
嬴驷代替其他秦王说:“善。”
也不知道说的是做得好还是赞扬这孩子太善良了……或许,都有?
你问为什么没有儒家的头铁选手过来训斥嬴政不孝?
那还不是因为惠子。
惠子对着孟子阴阳怪气:“窃父而逃~,怎不见你如当年骂墨者般,斥他一句‘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莫非这‘非人’的判词,还择人而扣不成?”
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意思是:舜会把抛弃天子之位看得像扔掉破草鞋一样。他会偷偷地背着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来,一辈子开开心心,快乐得忘记曾经拥有过天下。
霍去病见都没见过的父亲犯了事,他难道不应该背着父亲逃跑吗?
虽然观影上面说是很收敛,但是谁能猜不到霍仲孺肯定不止是说了什么,人家肯定做了什么。
在孔子疑惑的目光下,孟子气的脸色通红:“惠施!休得胡言!老夫何时说过可以不辨是非,一味包庇?情境不同,岂可一概而论!”
惠子孟子二人当即唇枪舌剑的吵了起来。
一直在听的孔子越听感觉越不对劲。
什么叫做“我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
什么叫做“先贤说亲亲相隐”?
什么叫做“这霍去病如此对亲父就是不忠不孝”?
先贤本人.孔子:瞳孔地震!!
不可置信的环视左右,一圈儒家的大贤。有的点头认同孟子的话,有的皱着眉头欲言又止,但是终究没有说什么。
孔子灵魂拷问:“谁……谁告诉尔等,老夫昔日所言、所行,便一定是对的?便是万世不移之真理?”
惠子这时候还有精力插一嘴:“六十而耳顺,夫子不会真的觉得不会有人再反驳你吧?”
“如若真的这么想,您老人家六十的时候怎么不去周天子那里说服他以仁德让晋国臣服?”
“或者说服晋国放弃到手的权柄而臣服周天子,然后被周天子亡族灭种?”
实权之间的流逝,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晋国当时内战严重是一回事,但是真的威胁到周的权柄又是一回事。
周只要还想保持威严不可侵犯的上位者姿态,一但晋真的被孔子说服,那晋定公一定活不下去。
都等不到后来三家分晋,当时的王族就会灭绝。
孔子:“周天子以仁德治天下,自然以德服人。更何况天子如若真的如此做,其他诸侯必然群起而攻之,对周无益!”
惠子:“您瞧,您也懂人心与人性。那您来评评理!孟轲这老东西这窃而负逃到底对不对!哪里有父亲犯了错,儿子就必须无条件包庇的道理?”
“若那儿子是守土安民的将军,是断案执法的官吏,难道要他为了一个罪孽深重的父亲,置千万将士的生死、一方百姓的安危于不顾吗?!”
名家的代表性人物,最会的就是查找漏洞。这种重视逻辑的人最头疼的事之一就是和儒家那些只会说“子曰”的家伙辩论。
鬼知道那些家伙有多难搞。
怎么会有人拿死去人的话做论据?你不应该拿事实做论据吗???
惠施不理解!他真的不理解。
本来就累积的一肚子火气现在他就要找这个“论据”本身好好说道说道。
这回总不能再说什么“先贤曰”了吧?
孔子:“……”
孔子陷入了沉思。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孔子思忖良久,终究是长叹一声。并未立即回答惠施连珠炮似的诘问,而是缓缓站起身。
目光深沉地扫过在场每一位儒家弟子,最后落在孟子那依然因激动的脸上。
“丘,非生而知之者。”孔子的声音不高,“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昔日所言,多乃针对当时礼崩乐坏之弊,欲以仁、礼挽狂澜于既倒。然,时移世易……”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也像是在反思自身。
喜欢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