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亮,”玄烨开口,“你久在闽地,对前线军情亦有了解。对此事,你可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李元亮被点名,依旧不急不躁,先是躬身行了一礼,才沉稳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回皇上,微臣才疏学浅,不敢妄议军国大事。仅有一愚见,说出来请皇上和二位大人评判。”
他略一停顿,组织语言道:“微臣以为,无论康亲王殿下因何缘由暂未进兵,这衢州一路,必须要尽快打通!眼下宁海将军大军已然开拔,深入敌境。若康亲王殿下主力依旧长期滞留金华不前,致使宁海将军所部侧翼完全暴露,一旦耿逆察觉,调集重兵围攻,宁海将军必将腹背受敌,处境危殆!届时,我军损失恐难以估量,东南战局亦将陷入极大被动。”
周培公闻言,立刻点头表示赞同:“皇上,李大人所言切中要害!宁海将军乃我军锋锐,若因其孤军深入而有失,非但损兵折将,更会沉重打击我军士气,助长贼寇气焰!于大局确实极为不利啊!”
玄烨面色凝重,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再次看向李元亮,追问更深一层:“那对于征南大将军一职,是否换帅,你有何看法?”
李元亮闻言,神色更加恭谨,垂眸思索片刻,才谨慎答道:“回皇上,微臣觉得,方才索相与周大人所言,皆有道理。此事确涉及宗室,关乎皇上家事。但微臣更深知,皇上之家事,即是国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微臣愚见,此刻骤然换帅,确如周大人所言,恐动摇军心,非上策。康亲王毕竟是宗室砥柱,身上流着爱新觉罗氏的血脉,于公于私,对大清之忠诚应毋庸置疑。或许……其中真有沟通不畅或不得已之苦衷?”
“微臣斗胆建议,皇上可否亲笔草拟一封密信,以家人叔侄之口吻,先行申斥其迁延之过,再严明当前战局之利害,尤其点明宁海将军孤军之危局。责令其必须即刻按原定方略,进军衢州,不得再有延误!如此,既全了康亲王的颜面,给予其改过之机,彰显皇上宽仁;又不至于因朝廷明旨申饬而使其过于难堪,激化矛盾;最重要的是,能最快速度督促大军行动,不致贻误至关重要的战机。此乃微臣一点浅见,是否妥当,还请皇上圣裁。”
李元亮这番话,既考虑了皇家的颜面(家事),又顾及了军国大事的紧迫(国事),提出了一个既有力度又不失弹性的处理方案,显得深思熟虑,老成持重。
玄烨听完,沉吟不语,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显然在仔细权衡李元亮这个“先私信督促,再看后效”的建议。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良久,玄烨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似乎心中已有决断。他抬眼看了看窗外渐暗的天色,语气缓和下来:“今日是除夕,本不该以此等琐事扰了团圆之气。你们的意思,朕心中已有数了。”
他对索额图和周培公道:“二位爱卿先回家团圆去吧。梁九功,去取两份宫里的福肉,赐予索相和周大人。”
“臣等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索额图和周培公心中都松了口气,知道今日这关算是过了,连忙叩谢恩典,躬身退出了大殿。
殿内只剩下玄烨和李元亮。玄烨从御案后站起身,对李元亮道:“元亮,随朕再去后殿坐坐。估摸着时辰,你妹子也该收拾妥当了。一会儿,一同用顿家常便饭。”
李元亮恭敬应道:“臣,遵旨。”
喜欢梨园里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梨园里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