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璃是陈泽的女朋友,按道理,她应该站在陈泽的一边。
可是看着陈泽被不胜其扰的样子,她有点想要笑,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她这男朋友倒好,唯恐避之不及。
有那么怕人吗?
有,还真有。
“大意了,早知道会让这帮披着学术的官僚,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似的,一股脑的冲过来,要是换个论文题目就好了。”
陈泽不想在学校里继续待上好几年。
求学,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至于说管理,本来就会的东西,为什么要去学?
再说了,管理真正的高端局,不是手段和能力,而是眼界和圈子,什么样的圈子,证明你能接受什么样的理念。
就像是小作坊,用什么‘5S、‘6S’之类的管理方法,都没什么用。
就两三个工人,工资才是核心,才是关键。
只有付出最低的工资,得到最高的产量,才是老板目的。
而低工资和高负荷,必然引起工人怨气,甚至一言不合就和老板干架的员工大有人在,这时候谈管理,不是扯淡吗?
可以说,陈泽的人生,从成年开始,任何一个节点停止,都是完美的。
因为他跳过了艰苦奋斗的过程,直接可以享受人生了。
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出了意外。
京大的一帮官僚,从陈泽的文章上嗅到名利,泼天的名利。
八十年代,当庞加莱猜想的研究陷入停滞的时候,无数的数学家冥思苦想,都无法从拓扑学中,找到开启庞加莱猜想的答案。
其中有一个数学家瑟斯顿,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之中,引入了几何工具,用集合切割的办法,切割三维流形,从而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哪怕最后还是没办法证明庞加莱猜想,但是瑟斯顿还是获得了当年的菲尔兹奖。
这个奖对陈泽来说无所谓,他又不搞学术。
可是对京大来说,这是零到一的突破。
华夏国内缺顶级科学奖久矣,华人得奖的倒是不少。
菲尔兹奖的含金量就不用说了,难度甚至比诺奖都要高。
别说陈泽不见得最后一定能证明庞加莱猜想,万一证明了呢?
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们也要试一试。
一旦成功了。
京大就是华夏大学里的独一份。
是绝对的T0存在。
只要陈泽去普林斯顿研究几年,最终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回国之后,依然会有无数人的人来他面前,劝导他为国家培养人才,入职京大,做教授。
这才是陈泽心力交瘁的地方。
他对证明庞加莱猜想把握不大,可既然已经有了方向,自然是有很大概率证明出来的。
就是时间的问题,是三年?
还是五年?
十年八年?
只要证明出来了,他还得受茬苦,他为了提前从大学毕业,才写了那篇论文,最终把自己一辈子绑在了学校里?
不说别的,想想就让人蛋疼。
可那帮披着学者外皮的官员,比陈泽还擅长利用道德制高点,尤其是他们身上还有一层教书育人的光环,比官员更难对付。
关键是,他要是载誉归来,恐怕本科生是不用他教的,研究生也要看水平。
大概率是博导,或者带直博学生。
带一个博士有多累,陈泽能不知道吗?
看看人家袁爷爷,研究不苦,种地不苦,可是他却差点被自己的研究生给整崩溃了。
陈泽甚至敢笃定,这帮学校里的学阀们,甚至会背着陈泽本人的意愿,和普林斯顿大学签订一份双向的合作项目,把他给卖了。
别以为这帮人不敢,最怕的就是这帮,对法律,人情,甚至常理都毫不在乎的家伙。
陈泽在学校里有校长做后台,可校长也没用,京大的教授们,欺负校长是传统。
一个个,还自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他们的胆子大到离谱。
听明白了陈泽的分析,白璃这才惊愕的张大嘴巴,她没想到连陈泽也有搞不定的人,这帮人性格又臭又蛮横,哪怕是陈泽,对付他们下手也不太容易,拿捏不到他们的痛处。
就很多教授来说,他们已经走到了职称的尽头。
已经升无可升,这才是最可怕的。
“可是你不愿意,他们怎么能强人所难?”
白璃气愤不已,她感觉这群老头子一个个坏的很,专门跟自己男朋友过不去。
陈泽叹气道:“这有什么办法?他们求名,不在乎利,可剥夺他们的名望,我也做不到,所以对他们来说,我就是个随意可以安排的人,除非我退学。”
“这怎么可以?”
确实,陈泽也被眼下的局面给捆住了手脚,事情正朝着他最担心的方向而去。
而且难以遏制。
甚至陈泽敢拒绝,他们不怕把事情闹大。
这天,季一东赶到陈泽的家里,一口气,喝干了一壶茶之后,对陈泽道:“陈泽,学院研究过了,你的本科阶段的课程考试可以集中考,最好今年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