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宫的偏殿内,气氛剑拔弩张。曹魏使者王朗再次捧着盟约,站在孙权面前,言辞恳切:“吴侯,如今庞统集中兵力攻长安,寿春虽有赵云驻守,却兵力空虚。若吴侯愿与我军联手,偷袭寿春,城破之后,江淮之地尽归东吴,曹魏绝不染指——此乃东吴壮大的最佳时机!”
孙权指尖摩挲着案几,神色犹豫。王朗见状,又添了一把火:“蜀军大胜后愈发强势,庞统若真收复长安,下一步必是吞并东吴!吴侯难道要坐视蜀汉一统天下,沦为阶下囚吗?”
这话戳中了孙权的顾虑,他刚要开口,殿外宦官突然来报:“主公,蜀汉使者邓芝求见,说有要事与主公商议。”
孙权眉头一挑,对王朗道:“先生先去偏室等候,孤去去就回。”
片刻后,邓芝步入殿内,一身儒衫,神色从容。他见孙权面色凝重,开门见山道:“吴侯,听闻曹魏使者又来游说?邓芝此来,是为吴侯点破利弊,莫要因一时贪念,误了东吴百年基业。”
“哦?”孙权冷笑一声,“邓先生倒说说,孤若与曹魏联手,如何便是误了基业?”
“吴侯且想,司马懿为何要与东吴联手?”邓芝反问,“他刚败于寿春,兵力受损,不过是想借东吴之力牵制蜀军,待蜀军撤军,他转头便会吞并东吴——昔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今日司马懿专权洛阳,曹魏何时真心待过盟友?”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反观我大汉,与东吴结盟多年,虽有摩擦,却始终共抗曹魏。如今寿春已稳,我军即将攻长安,若吴侯继续同盟,待灭曹魏后,江淮之地可平分;若吴侯与曹魏勾结,便是毁约背盟,不仅会遭天下人唾弃,还会被蜀军与曹魏两面夹击——届时东吴危在旦夕,吴侯悔之晚矣!”
孙权沉默不语,邓芝的话句句在理,可王朗描绘的“江淮尽归东吴”又让他心有不甘。
“吴侯或许觉得,蜀军强盛后会吞并东吴。”邓芝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道,“可如今曹魏仍在,若蜀汉先灭东吴,便是自取灭亡——唇亡齿寒的道理,吴侯不会不懂。我大汉丞相与庞军师,皆以‘兴复汉室、共抗曹魏’为念,绝无吞并东吴之意。”
这时,偏室的王朗忍不住冲了出来,指着邓芝怒斥:“一派胡言!蜀汉若灭曹魏,必灭东吴!吴侯切勿信他!”
邓芝转身,目光锐利地盯着王朗:“王参军,你我皆是谋士,当知‘诚信’二字。曹魏先许东吴‘利益平分’,后又会如何?当年赤壁之战,曹操若胜,会容东吴存在吗?今日司马懿的承诺,与当年曹操的谎言,有何不同?”
王朗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涨红。孙权看着眼前的局面,心中已有了决断。他挥手让王朗退下,对邓芝道:“邓先生所言,孤已知晓。孤可以承诺,不会与曹魏联手,但蜀汉若真收复长安,需兑现‘平分江淮’的盟约——否则,同盟之事,再另说。”
邓芝拱手笑道:“吴侯放心,我大汉向来言出必行。待灭曹魏后,江淮之地,定与东吴平分。”
送走邓芝,孙权望着窗外的长江,心中松了口气。他知道,选择继续与蜀汉同盟,虽不能即刻夺取寿春,却能保住东吴的安稳——至于日后的盟约,只需看蜀汉如何兑现,再做打算。
而远在长安的庞统,收到邓芝的禀报后,对马良笑道:“邓芝果然不负所托,稳住了孙权。如今东线无忧,我们可以专心准备攻打长安了。”
喜欢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