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九八年的春天,带着刺骨的寒意席卷了宏海集团。元宵节刚过,喜庆的红灯笼还未摘下,销售部经理捏着报表的手指已经冰凉,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向董事长大水汇报:“董事长,韩国柳林…那边风声很不对,破产清算的传言满天飞,我们的货款…怕是悬了。国内…海城、山南几家,付款周期一拖再拖,刚又发函来,要求取消三月份那批泵的订单…”
大水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窗外刚抽芽的梧桐树也显得灰蒙蒙的。他紧锁着眉头,像一尊沉默的石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终于不再是报纸上的新闻,它咆哮着冲垮了宏海的堤岸。资金,像指缝里的沙子,一天天漏得飞快。到了五月,财务总监那张向来古井无波的脸上也露出了绝望——账面上的钱,快见底了。
一场决定宏海生死的经营分析会,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各部门负责人垂着头,大气不敢出。大水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却也透着一丝孤注一掷的焦躁:
“裁!非生产一线人员,行政、后勤,能裁的都裁!销售部,全员给我出去催款!国内的,一家家上门,软的硬的都要使上,告诉他们,不还钱就法庭见!液压泵新项目?停了!那是个吞金兽,现在顾不上了!还有那个什么…ISO9001认证?也暂停!面子工程,能当饭吃吗?现在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妻子阿美身上。阿美挺着五个月的孕肚,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锐利。她迎着大水的目光,清晰而坚定地开口,流利的普通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国际腔调:
“我不同意!大水,这不是简单的‘勒紧裤腰带’就能过去的危机。韩国柳林破产迹象明显,派普通销售去没用,必须组织专业的涉外律师团队,依据国际破产法和贸易规则介入,争取在清算中优先受偿!国内客户不能一刀切地催收,要立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收缩战线,集中资源服务有支付能力和信誉的优质客户。至于市场,东南亚塌了,但中东、非洲部分地区的基建需求受冲击较小,甚至可能因为资源价格波动有新增需求,必须立刻组织精干力量去开拓!”
她顿了顿,手轻轻抚过隆起的腹部,语气更加坚决:“液压泵新项目是宏海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停了,我们就永远停留在低端配件层面,危机过后拿什么跟人竞争?ISO9001更不是面子工程,它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规范管理、提升品质的基础!现在咬牙投入,是为了危机后能第一时间抢占先机!‘再穷不能穷研发,再苦不能苦质量’,这是我的底线!”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大水的方案是断臂求生,快刀斩乱麻;阿美的方案是深谋远虑,刮骨疗毒。两套截然不同的理念激烈碰撞,高层们面面相觑,无所适从。
最终,一个折中的、带着几分无奈的决定出炉:大水亲自带领销售部精锐,全力扑向国内客户清收欠款。而身怀六甲的阿美,则带领宏海唯一懂国际法的法务小王,以及液压泵项目核心工程师小周,组成一个精悍的三人小组,远赴韩国处理柳林烂账,并顺路考察中东市场。
飞机降落在被金融危机阴云笼罩的首尔。空气里弥漫着不安。阿美一行直奔柳林公司总部,迎接他们的只有冰冷的封条和神情麻木的清算管理人。对方态度倨傲,以“资不抵债”为由,暗示宏海的货款很可能颗粒无收。
阿美没有丝毫慌乱。她流利的英语此刻成了最锋利的武器。她没有纠缠于无谓的争执,而是迅速调取宏海与柳林的所有原始合同、提单、付款凭证,仔细研究韩国最新的《破产法》修订案和国际商会关于跨境贸易纠纷的仲裁规则。她敏锐地抓住合同中关于“货物所有权保留条款”和“交叉违约条款”的细节,指出在特定批次货物未完成最终付款前,宏海对部分已发货物仍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不应被纳入柳林的破产财产池。
白天,她挺着肚子,在冰冷的清算办公室据理力争,引经据典,逻辑严密,气场丝毫不逊于对方聘请的资深律师。晚上回到酒店,她不顾孕期疲惫,在台灯下伏案研究文件到深夜,整理出详尽的债权主张报告和法律依据,并通过国际商业渠道联系了有处理类似案件经验的韩国本地律所进行合作。
她的专业、冷静和精准的法律洞见,最终打动了清算管理人和主审法官。经过几轮艰苦谈判,宏海成功追回了柳林欠款的60%!这远超大水的预期,几乎是个奇迹。拿到银行汇票的那一刻,随行的小王和小周对这位“老板娘”肃然起敬。小周更是感慨:“阿美总,您要是没回来帮宏海,这钱铁定打水漂了!” 阿美只是疲惫地笑了笑,轻轻按着发紧的腹部。这胜利的代价,只有她自己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