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的阳光刚爬上围墙,林川拎着塑料袋站在小区门口的豆浆摊前,蒸腾的热气糊在眼镜片上。
他正低头翻找零钱,后颈突然被拍了下——老李的烟味先一步窜进鼻腔。
“小林啊,”五十来岁的保安大爷皱着眉,手里还攥着昨晚的值班记录本,“昨晚又有个穿粉裙子的姑娘在你楼下坐了俩钟头。我巡夜时见她蹲在单元门口,问她找谁,她说等朋友。大冷天的坐石墩子上,冻得直打哆嗦。”
林川的手指顿在零钱盒上。
豆浆摊主递来的纸杯在他掌心晃了晃,溅出几滴热汤。
他想起昨夜山路上宋雨桐哭红的眼,想起她攥着张医生名片时认真的“拉钩”,喉结动了动:“李叔,您看清她长什么样了?”
“小圆脸,扎着高马尾,穿件粉色羽绒服,像朵泡在霜里的桃花。”老李压低声音,“我今早查监控,她开的是辆粉色Mini,牌照尾号663。”他拍了拍林川胳膊,“不是我说你,年轻人谈恋爱别闹太僵,万一出点什么事......”
后半截话被林川摸手机的动作截断。
他快速划开屏幕,调出代驾APP里的行车记录仪回放——昨夜十点到十二点的定位点,果然有个粉色小点在他家楼下绕了三圈。
最后定格在凌晨一点五十八分,画面里穿粉色羽绒服的身影缩成一团,抱着膝盖往手心里哈气,鼻尖红得像颗樱桃。
“干。”林川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想起上周在便利店,宋雨桐笑着说“我买了和你同款的暖手宝”;想起前天代驾时,副驾座位下突然多出的薄荷糖——包装和他常买的那个牌子分毫不差。
原来不是巧合,是她跟着他的代驾路线,在每个客户下车点蹲守。
手机在掌心震动,是苏晚晴的消息:“早。昨晚的芋泥奶茶喝到了吗?”他盯着对话框里跳动的可爱猫爪表情包,突然想起昨夜山风里她泛红的耳尖,想起她替宋雨桐擦眼泪时,指尖轻得像片羽毛。
“得找张医生。”林川咬了咬牙,拨通心理医生的电话。
听筒里传来翻书声,张正明的声音带着晨间的沙哑:“林先生?”
“宋雨桐昨晚说要复诊,但她现在还在跟踪我。”林川把手机贴紧耳朵,生怕被路过的晨练大爷听见,“李叔说她在楼下坐到两点,行车记录仪也拍到了。”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接着是钢笔帽轻叩桌面的脆响:“她这是典型的情感投射极端期。你们高中时你帮她挡过校园霸凌,后来又在她父母离婚时陪她在天台坐了整夜——这些记忆被她扭曲成‘林川是唯一不会离开的人’。”张医生停顿片刻,“单纯回避会加剧她的失控感,不如制造一次‘安全暴露’。让她亲眼见证你与苏晚晴的关系不可动摇,同时用公开场合的安全感缓冲她的破坏欲。”
林川望着豆浆摊前飘起的白汽,突然笑出了声:“张医生,您这是让我请她‘看场戏’?”
“需要控制三个要素:场景要热闹但无隐私风险,互动要自然但明确,结束时留台阶。”张医生的声音里带了点赞许,“比如选老城区夜市,人多眼杂,你们的相处模式又足够生活化——她没法挑刺,也没法发作。”
挂掉电话后,林川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失去了灵魂。风如调皮的孩子,轻轻地掀起他那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露出里面内层苏晚晴上周硬塞给他的暖贴。那暖贴似乎还残留着最后一点余温,仿佛在提醒着他与苏晚晴之间的点点滴滴。
林川缓缓地回过神来,他摸出手机,熟练地解锁屏幕,然后点开了朋友圈的编辑页面。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坚定地敲下了一行字:“今晚正式官宣!和晚晴姐的第一次公开约会,地点:老城区夜市大排档,求围观群众别拍照发热搜。”
接着,他从相册里选了两张并排的泡面包装作为配图,一张是红烧牛肉味的,另一张则是酸菜牛肉味的。他在配文中写道:“火锅泡面之争,今晚终结。”仿佛这不仅仅是两种口味的泡面之争,更是他和苏晚晴之间某种微妙关系的象征。
林川特意打开了定位功能,将位置信息设置为城东最热闹的夜市。他知道那里人来人往,充满了烟火气,正是他和苏晚晴约会的理想之地。
最后,他翻出了小美的微信,给她发了一条消息:“雨桐最近情绪不稳,你要是劝不动她,就带她来‘亲眼看看’。”发送键按下的瞬间,手机在他的掌心剧烈地震动起来,仿佛它也能感受到林川此刻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林川望着对话框里小美的秒回“明白”,突然想起昨夜苏晚晴理他外套领口时,指尖擦过喉结的温度。
他低头看了眼时间,七点十五分,离夜市出摊还有十三个小时。
老城区的黄昏来得晚些。
当林川带着苏晚晴穿过青石板路时,路灯正一盏盏亮起来,像串被碰撒的星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