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骨既成,下一步,便是为其赋予“心脏”与“灵魂”。
“心脏”,即是能源核心。旧式浮空舰依靠的是改进后的蒸汽核心辅以灵石阵列,能量输出有限且不够稳定,根本无法满足“青龙级”星舰那庞大的能耗需求——无论是强大的护盾、高效的推进,还是未来可能搭载的能量武器,都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动力源。
月英将目光投向了那截真正的龙骨。在其内部错综复杂的能量回路中,她发现了一种远超当前理解的能量转化模式——它并非简单的燃烧或释放,更像是一种在微观层面引发的、持续而稳定的灵能聚变。
“仿照其结构,结合亚特兰蒂斯‘永恒矩阵’的部分原理,我们可以尝试制造 ‘舰载灵核’ 。”月英在密室中向周瑜和诸葛亮展示着她的设计图。那是一个多层嵌套的复杂球体,核心是以仿龙骨材料打造的“反应腔”,腔内壁镌刻着模拟龙骨内部聚变模式的符文,外围则是层层叠叠的能量约束与转化阵列。
“难点在于启动与稳定。”月英神色凝重,“初始的能量注入必须极其庞大且精准,模拟出‘星舰龙骨’内部那种独特的能量环境。而且,灵核一旦激活,其内部能量流转将自成循环,对外界灵气的汲取与转化效率极高,但也需要一套与之匹配的‘律法’进行约束,防止其过载或失控。”
诸葛亮接口道:“启动之初,可由我三人以星髓之力共同引导,奠定其能量运行的‘秩序’基础。而后续的稳定,则需一套能自我演算、自我调节的‘核心律令’,嵌入灵核的控制符文中。此事,或可借鉴‘天网’系统的部分逻辑。”
周瑜则更关注灵核与舰体的融合。“灵核不仅是能量源,更应是整舰生命力的源泉。它的波动,需要与龙骨,与每一寸舰体产生共鸣。届时,我以青龙星髓为引,将灵核的‘生机’与龙骨的‘开拓’意志贯通全舰,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而非零件的堆砌。”
理论可行,实践却步步维艰。
第一次灵核点火试验,能量注入稍有不均,反应腔内瞬间失控,若非诸葛亮以轩辕镜强行压制,差点引发剧烈爆炸。
第二次,约束阵列符文刻画有毫厘之差,导致能量逸散,灵核效率不足设计的三成。
第三次,核心律令与能量流转产生逻辑冲突,灵核运行片刻后便陷入停滞……
失败的阴影笼罩着研发团队。但没有人放弃,每一次失败都被详细记录、分析,成为下一次尝试的基石。月英不眠不休地调整着符文结构;诸葛亮反复推演着核心律令的算法;周瑜则不断尝试以更精微的方式引导星髓之力,模拟那玄奥的聚变初始状态。
终于在第九次试验时,转机出现。
当周瑜的青金龙气、诸葛亮的金色秩序之光、月英的紫色创造之力,三者以一种奇妙的平衡比例,同时注入那悬浮在试验场中央的、篮球大小的灵核原型机时——
嗡!
灵核内部那复杂的符文回路逐一亮起,从核心反应腔开始,光芒如同潮水般迅速蔓延至整个球体!一股稳定、磅礴、仿佛永不枯竭的能量波动,温和而坚定地散发出来。球体表面,那些能量约束阵列形成了完美的闭环,内部则进行着无声而高效的灵能聚变。
“成功了!能量输出稳定!转化效率达到预期八成!核心律令运行正常!”监测的学者声音颤抖地报出数据。
众人还没来得及欢呼,更令人惊喜的一幕发生了。
那稳定运行的灵核,其光芒的明暗节奏,竟开始与不远处船坞中那具“青龙级”舰骨产生了清晰的共鸣!仿佛两颗心脏在遥相呼应,一呼一吸间,能量与意志都在彼此交融。
月英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将这初生的“心脏”捧在手中。她能感觉到,其中不仅仅有浩瀚的能量,更在三种星髓之力的共同孕育下,诞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懵懂的灵性意识。这并非完整的器灵,而更像是一个新生命的胚胎,一个等待着与舰体完全融合后,才能真正成长的“神魂”雏形。
“心脏”已成,“灵魂”已孕。接下来,便是将这灵魂注入巨龙的躯体,完成这划时代的——启灵!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