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格物院凭借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公开辩论中逐渐赢得民心之际,反对者们预埋的后手,终于图穷匕见。
一名被推上前台、自称是“饱学隐士”的中年文士,突然抛出了一个极其刁钻且恶毒的问题:
“尔等口口声声格物利民,然则,老夫听闻,格物院最高机密,乃是一种名为‘震天雷’乃至更恐怖的‘神火飞鸦’之物!此等毁城灭地、杀戮无算的凶器,莫非也是尔等口中的‘造福于民’?制造此等大杀器,致使生灵涂炭,岂非与墨家兼爱非攻之旨背道而驰?与仁政王道,更是南辕北辙!尔等究竟是造福,还是造孽?!”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火药武器的存在,在荆益高层并非秘密,但对普通民众而言,仍是笼罩着神秘面纱的禁忌话题。此刻被公然揭开,并且与“杀戮”、“造孽”直接挂钩,瞬间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恐慌。许多百姓脸上露出了恐惧和疑虑的神色,刚刚倾向于格物院的舆论风向,眼看就要被逆转!
观礼阁内,诸葛亮羽扇轻摇的动作微微一顿,眼中寒光一闪。月英则握紧了拳头,她知道,这是对方蓄谋已久的杀手锏,直指格物院最具争议,也最难公开辩白的一面。
高台上,格物院的代表们一时语塞。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论农具、水利、医药,但面对代表着死亡与毁灭的武器,任何辩解在“仁政”的大义名下都显得无力。
就在对方脸上露出得意神色,准备趁势扩大战果时,一个清越而沉稳的声音,通过格物院最新架设的、利用晶体共鸣原理打造的简易扩音装置,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
“此言大谬!”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观礼阁的窗户推开,黄月英(林薇)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她没有穿戴华丽的诰命服饰,依旧是一身干练的格物院首席衣袍,目光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她身上。
“这位先生问得好!”月英朗声道,声音通过扩音装置传遍四方,“敢问先生,若无敌国环伺,虎视眈眈,我辈可愿研制此等守土卫国之器?”
她不等对方回答,目光扫过全场百姓,语气转为沉痛:“诸位乡亲!可还记得董卓乱政、诸侯割据之时的民不聊生?可还记得曹操南下、赤壁之战前的岌岌可危?若无火炮惊雷于赤壁,若无强弩利箭守边关,今日之荆益,焉有这般太平景象,容我等在此争论‘利’与‘义’?”
她的话勾起了许多人对战乱年代的痛苦回忆,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
“利器本身无善恶,犹如水火。”月英继续道,语气铿锵,“关键在于执器者之心,在于用之为何!我荆益研制军械,从未主动兴兵犯境,只为自保,只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守护诸位能够安居乐业、探讨学问的太平日子!”
“况且!”她话锋一转,声音拔高,“谁言军械之术不能惠民?锻造火炮膛管所需的高压密封技术,可用于改良水车,提升灌溉效率!研制弩箭所需的材料学,可造出更坚韧的农具,更耐用的车辆!格物院诸多民用之器,其源头灵感,皆与军工研发息息相关!此乃‘以武止戈’,‘以战促和’,更以军工之技,反哺民生之需!”
为了证明所言非虚,月英当场下令:“抬上来!”
几名格物院工匠应声抬上几件物品:一套利用火炮炮管锻造工艺改良的大型水力锻锤关键部件,一副采用弩机弹簧原理制作的、能极大节省人力的新型纺机模型,甚至还有一小罐从猛火油中提纯、可用于消毒和照明的石蜡!
“看清楚了!”月英指着这些实物,“这些,皆脱胎于尔等口中‘凶器’的研发过程!没有对力量的探索,没有对材料的极致追求,何来这些造福百姓之物?闭门空谈仁义,可能让田地增产?可能让织布更快?可能让伤病者得救?!”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心上。月英没有回避武器的敏感性,而是将其置于保家卫国和技术反哺的大背景下,将其从一个道德污点,转变为了必要之恶和进步之源。
广场上陷入了长时间的寂静。随后,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月英夫人说得对!没有神机营,曹兵早就打过来了!”
“对!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格物院!”
“支持格物院!支持丞相和夫人!”
民众的呼声如同潮水般响起,彻底淹没了那些反对的杂音。那几个带头发难的儒生和所谓的“隐士”,在群情汹涌之下,面色惨白,灰溜溜地退下了高台。
观礼阁内,诸葛亮看着月英在阳光下挺拔的身影,眼中满是欣赏与欣慰。他知道,月英这番“釜底抽薪”的回应,不仅赢得了辩论,更在民众心中树立起了格物之学“守护与创造”并重的坚实形象。
然而,就在这场舆论大战看似大获全胜之时,徐庶面色凝重地快步走入观礼阁,递上一份密报。
“丞相,夫人。刚收到江陵急报,一段连接成都与江陵的关键电报线路,于昨夜被人……恶意破坏了!”
诸葛亮和月英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内部的暗流,并未因一场辩论的胜利而平息,反而转向了更直接、更卑劣的破坏行动。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