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密筹证据布天网,情伴身侧定决心
暮色将县城染成暖橙色时,苏婉清的药坊仍亮着灯。伙计们已收工回家,只有她和小草留在账房,桌上摊着几张纸——那是刚从里正和刘婶家取回的证词,墨迹还带着淡淡的晕染,却字字如铁,记录着三年前周文远休妻时的冷漠与刻薄。
“姑娘,里正叔和刘婶都按您说的,把当年周文远逼您拿十两银子断绝关系的事写得明明白白,还按了手印。”小草将证词叠好,放进木盒,语气里满是愤愤,“真没想到,周文远当年那么过分,现在还好意思来要利润,简直是厚颜无耻!”
苏婉清指尖拂过证词上的手印,眼神沉静:“他现在仗着自己是举人,以为没人能治得了他。可他忘了,纸包不住火,当年的事,总有证人;他做的亏心事,也总有痕迹。”她话音刚落,窗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萧策推门进来,身上带着夜露的微凉,手里还拿着一个油纸包。
“陈武那边有消息了。”萧策将油纸包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一张银票的存根,还有一页泛黄的信纸,“陈武跟踪周文远的仆从,查到他考前曾给主考官送过五百两白银,这是银票的存根;还有这封书信,是周文远写给考官亲信的,承诺中举后会‘重谢’。”
苏婉清拿起书信,借着灯光仔细看。信纸是县城“文墨斋”特有的竹浆纸,字迹正是周文远的——他当年和她定亲时,曾给她写过书信,那笔略显张扬的字体,她再熟悉不过。信里写着“若能得偿所愿,必以百两相赠,另托关系为兄谋一官职”,字句间满是对功名的急切与钻营。
“有了银票存根和书信,科举舞弊的证据就齐了。”苏婉清将书信放进木盒,与里正、刘婶的证词放在一起,“只是还需要一个人证——文墨斋的老板,他肯定记得周文远买这种竹浆纸的事。”
“我已经让陈武去联系了。”萧策坐在她身边,拿起一杯温好的茶递给她,“文墨斋老板去年曾被周文远刁难,说他的纸‘粗劣’,拒付银两,后来还是县丞出面才了结。他对周文远本就有怨气,再加上我们承诺帮他拓宽药材纸的销路,他愿意出庭作证。”
苏婉清心中一暖,萧策总能在她想到之前,就把事情安排妥当。她接过茶,指尖碰到他的手,带着一丝凉意,便知道他又为了查线索,在外面跑了许久。“你又没顾上吃饭吧?”她起身要去厨房,却被萧策拉住。
“不用麻烦,我带了烧饼。”萧策从怀里拿出两个还温热的烧饼,递给她一个,“我们先把后续的事定好——明天你让小草去通知县尊的文书,就说有‘关乎科举公正’的要事需面禀县尊,请他后天辰时到城隍庙广场;再让伙计们给常来买药的百姓捎话,就说后天有‘公道要断’,请大家来做个见证。”
“好。”苏婉清咬了一口烧饼,清甜的芝麻香在口中散开,心里却想着更长远的事,“周文远这次若栽了,说不定会投靠太师的党羽——他之前提到要找邻县的主簿,那主簿是太师门生,我们得提前防备。”
萧策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陈武已经派人盯着邻县主簿的动向了。若周文远真敢勾结太师党羽,我们正好可以顺藤摸瓜,收集更多太师贪腐的证据。不过眼下,还是先把周文远的事解决好,不能让他再兴风作浪。”
接下来的一夜,账房的灯亮到深夜。苏婉清和萧策一起整理证据:将里正、刘婶的证词按时间顺序排好,标注出与周文远说辞矛盾的地方;把银票存根和书信放在一起,用红笔圈出关键语句;还特意写了一份“质证清单”,把要问周文远的问题一一列清,确保到时不会遗漏。
小草也没闲着,她一边帮着抄写清单,一边留意药坊外的动静,时不时汇报:“姑娘,周文远的仆从在街对面徘徊呢,好像在盯着咱们药坊。”“刚才有个陌生男人来问明天药坊开不开门,眼神怪怪的,我没敢多说。”
苏婉清听着,只是淡淡点头:“让他们盯吧,反正我们的证据已经齐了,后天一早就让周文远原形毕露。”她转头看向萧策,发现他正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是温柔,便忍不住笑了:“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没什么。”萧策伸手,轻轻拂去她发间的一缕碎发,声音低沉而温暖,“只是觉得,你现在这样,比当年在小镇摆摊时,更有底气了。”
苏婉清心中一动,想起三年前自己孤身一人,在小镇的街角摆摊卖药膳,风吹日晒,还要受地痞的欺负,那时的她,连抬头看人都带着几分怯懦。而现在,她有了自己的药坊,有了支持她的百姓,还有身边这个始终护着她的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女子。
“这底气,是自己挣的,也是你给的。”她靠在萧策肩上,声音轻轻的,“若不是你陪在我身边,帮我查案,我或许还会像当年那样,遇到事只会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