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产品展销会开幕那天,县城中心广场人山人海。红色的横幅迎风招展,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欢快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各个公社和个体户的展位排得整整齐齐,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产品。
晓燕的展位果然如沈柏晟所说,在入口处的显眼位置。于得水和娟子一大早就来帮忙布置,把封装好的点心样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晓燕还特意穿上了那件最好的淡紫色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沈柏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早早到场,忙前忙后地帮她打点。他今天穿了件崭新的白衬衫,戴着工作人员证,显得格外精神。
“别紧张,”他安慰晓燕,“你的产品很有特色,肯定会受欢迎的。”
果然,展销会一开始,晓燕的蜂蜜点心就吸引了不少人。封装精美的点心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独特的蜂蜜香气更是让人驻足。不少采购员和商家都来询问价格和产量。
晓燕起初有些紧张,但在沈柏晟的鼓励下,渐渐放开了,详细介绍着自己的产品特色。一上午就接到了好几个意向订单,虽然量不大,但已经是很好的开端。
中午时分,人流稍少,晓燕刚想喘口气,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朝展位走来——是陈默。
他今天也换了身干净衣服,手里拎着一个铝制饭盒。看见晓燕展位前围着的顾客,他停下脚步,站在不远处等着。
沈柏晟也看见了陈默,眼神暗了暗,但很快换上热情的笑容,主动迎上去:“陈默同志也来了?快来看看,晓燕的生意很不错呢。”
陈默点点头,走到展位前,把饭盒递给晓燕:“妈让带的午饭。”
晓燕接过饭盒,心里五味杂陈。她注意到陈默的手上有新伤,显然是刚干完活就赶过来了。
“你的手...”她忍不住问。
“没事,擦破点皮。”陈默轻描淡写,目光扫过展位上的点心和订单本,嘴角微微上扬,“挺好的。”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走到展位前。为首的姑娘烫着大波浪,穿着红色连衣裙,正是上次在音乐茶座遇见的李莉。
“柏晟!”李莉热情地打招呼,很自然地挽住沈柏晟的胳膊,“我说怎么一上午没看见你,原来在这里帮忙啊。”
她打量了一下晓燕的展位,语气带着些许优越感:“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个体户?点心看着倒是挺精致的。”
晓燕的脸一下子红了,握着饭盒的手紧了紧。
沈柏晟有些尴尬地挣脱李莉的手:“李莉,别这样。晓燕的点心确实很好,刚刚还接了几个订单呢。”
“哦?”李莉挑眉,拿起一包点心看了看,“包装倒是挺像那么回事的。不过个体户的东西,质量能保证吗?”
陈默的脸色沉了下来,上前一步:“这位同志,东西好不好,尝过才知道。”
李莉被陈默的气势吓了一跳,撇撇嘴:“我就随口一说,这么认真干什么。”
气氛正尴尬,突然展位前一阵骚动。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挤过来,大声问道:“谁是林晓燕?”
“我是。”晓燕连忙应道。
男子掏出名片:“我是地区副食品公司的采购科长,姓王。听说你的蜂蜜点心很有特色,我们公司有兴趣采购一批,作为中秋福利发放。”
晓燕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地区副食品公司!这可是大客户!
王科长尝了样品后很满意,当场就要签一千斤的订单。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了晓燕的生产能力,但她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硬着头皮答应了。
“太好了!”沈柏晟比晓燕还激动,忙前忙后地帮忙准备合同。
就在晓燕准备签字时,陈默突然按住她的手:“等一下。一千斤,你做得过来吗?”
晓燕一愣。确实,以她现在的生产能力,一个月最多能做三百斤。
“我可以想办法...”她犹豫着说。
“想办法?”陈默眉头紧锁,“熬夜不睡觉?把身体累垮?”
王科长不耐烦了:“到底签不签?后面还有好多家等着呢。”
沈柏晟拉开陈默:“陈默同志,这是晓燕的机会,你别捣乱。”
“我不是捣乱,”陈默语气强硬,“我是怕她撑不住。”
晓燕看着合同上那个诱人的数字,想起沈柏晟说的“开阔眼界”,想起省城农科院的现代化设备,一咬牙:“我签!”
笔尖落在纸上那一刻,她看见陈默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他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
订单签完后,晓燕既兴奋又忐忑。一千斤点心,意味着接下来一个月她几乎不能休息。但想到丰厚的利润和未来的发展,她觉得值得。
下午展销会结束时,晓燕累得几乎站不住。沈柏晟帮她收拾好东西,提议去庆祝一下。
“我知道一家新开的饭店,菜不错。”他说着,很自然地接过晓燕手里的包。
晓燕想起陈默离开时的眼神,心里有些不安,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饭店比晓燕想象的要高档得多,铺着白色桌布,每个桌上还有一个小花瓶。沈柏晟熟练地点了几个菜,还要了一瓶红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