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早晨,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我办公桌上切出几道明晃晃的光斑,灰尘在光柱里懒洋洋地飘浮。这本该是个钓鱼、补觉、或者干脆瘫在家里刷剧的理想日子。
然而,我现在却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上“普罗米修斯科研院”和那个刺眼的闪电标志发呆,感觉自己像个即将去拆解不明爆炸物的排爆兵,心里七上八下。
头痛的后遗症还在隐隐作祟,像有个小锤子在太阳穴不紧不慢地敲打。苏雨薇那句“代价你付不起”和李哲关于“水很深”的警告,交替在我脑子里回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curiosity killed the cat,but satisfaction brought it back.现在退缩,之前的惊吓和憋屈就全白受了。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备注为“药王-吴师兄”的电话。吴启明,比我高几届的医大药学院师兄,读书时就是个技术狂人,毕业后没进医院,一头扎进了药物研发,后来自己拉了个小团队搞独立实验室,专接一些疑难杂症的药物成分分析和毒理筛查,在圈内是出了名的“硬骨头”,给钱不够或者项目没挑战性都请不动他。但也正因如此,他路子野,设备精,嘴巴严。
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音里传来离心机嗡嗡的运转声。
“喂?哪位?”吴师兄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和不耐烦。
“师兄,是我,沈瑾年,市一院神外的。”
“哦,小沈啊。”背景音安静了些,似乎他走到了僻静处,“稀客啊,大周六的,不在家睡觉或者祸害小姑娘,找我干嘛?你们神外又遇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中毒病例了?先说好,常规毒物筛查别找我,浪费我机器寿命。”
我苦笑一下,还是那么直接。“师兄,还真不是常规病例。我遇到点……邪门事,可能涉及一些……市面上没见过的新型化合物,效果和副作用都极其诡异。想请你帮忙分析一下成分,看看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再开口时,语气里带上了研究狂人特有的兴趣:“哦?新型化合物?多邪门?说来听听。”
我斟酌着用词,隐去了异能和具体病人信息,只描述了两种疑似“保健品”的临床表现:一种能引发远超常理的超速愈合和能量代谢;另一种则导致急速的精力枯竭和器官功能衰减,并提到了可能关联的“普罗米修斯”和闪电标志。
“超速愈合?能量枯竭?”吴师兄的声音明显兴奋起来,“听着像某种强效的生长因子激动剂和线粒体功能调节剂……甚至是基因表达层面的干预?有点意思。这东西有样本吗?哪怕是残留物或者包装?”
“目前还没有实物样本,”我老实回答,“但有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我这边想办法弄到了一个相关病人的血液样本,里面检测到了异常高浓度的未知纳米级酶复合物。也许能从血液成分反推回去?”
“血液样本?有活性物质残留?太好了!”吴师兄几乎要欢呼起来,“这比直接分析药物本身更有挑战性!血液基质复杂,能分离出活性成分并解析结构,这才是真本事!样本在哪?怎么保存的?”
“在ICU,加密低温保存。获取过程有点……曲折。”我含糊道。
“懂了。医院里那点破事。”吴师兄心领神会,“这样,你想办法把样本弄出来,用干冰速递到我实验室。地址我发你。记住,全程冷链,越快越好!我对这玩意儿太感兴趣了!放心,规矩我懂,来源保密,结果只对你个人。”
“谢谢师兄!费用……”
“费用先记着,等分析出结果再说。要是真搞出个大新闻,说不定我还得倒找你钱买故事呢!”吴师兄哈哈一笑,挂了电话。
搞定技术后援,我心里踏实了一点。但样本怎么安全送出医院是个问题。直接去ICU取目标太大,肯定会被那些“眼睛”盯上。
正琢磨着,李哲的电话打了进来,语气神秘兮兮:“老沈,你要的‘闪电’有下文了!我那个在药监局的同学偷偷告诉我,他们最近内部通报,要求重点留意一批非法流入的‘功能增强类’产品,名单里有个代号‘P-0777’的项目,描述跟咱们猜的差不多,标志就是个闪电!来源指向境外一个叫‘普罗米修斯基金会’的机构,背景深不可测!”
普罗米修斯基金会!不是科研院,是基金会!级别更高了!
“而且,”李哲压低了声音,“我同学说,通报里特别提醒,这类物质可能具有……‘不可预知的生物诱导性’,建议接触人员极端谨慎。听着就瘆人啊!”
消息一个比一个震撼。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查假药,而是在捅一个跨国生物科技的马蜂窝。
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拿到血样。
下午,我借口去ICU会诊,溜达到了监护区。远远就看见快递员小伙子的病房外,确实有个穿着护工服但气质明显不像护工的人在那晃悠,眼神警惕地扫视着过往人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