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的归宁宴,果然如黄家老三黄信所预言,没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丰盛得让人眼花缭乱。
张青樱、李文慧、林文柳、林文梅等女眷纷纷亮出看家本领。经典的灵鱼三吃、爆炒兔丁、红烧肘子、干豆角扣肉、炸茄盒藕盒、萝卜炖鸡、虾仁豆腐、醋熘白菜、清爽的大拌菜、腊味合蒸,再配上三鲜饺子作主食,十二个大菜摆得满满当当,香气四溢,勾得人食指大动。
用的皆是村里顶好的食材,胡麻油烹炒,辣酱提味,吃得众人赞不绝口,连见多识广的赵衙役也禁不住感叹,这滋味比镇上的大酒楼还要胜上几分。
“果果养的这灵鱼,实在鲜美,吃了这个,旁的鱼都显得寡淡了。”林文柳素来最爱吃鱼,此刻更是赞不绝口。
“我最爱这炸盒子,外酥里嫩!果果说吃了这个会有好多钱,那我可得再吃一个!”黄家老大黄义对炸物情有独钟。
“我也要,哥,给我也夹两个!”旁边的老三黄信立刻把碗递过去。
“这大冬天的,你们从哪儿买来品相如此好的莲藕?还有这茄子,滋味也太足了,比镇上卖的好吃太多!”日日负责采买的林文梅对这两样格外好奇。
“啥?这莲藕和茄子都是你们自己种的?”当得知答案,回门的两家人都惊住了,“怎么这么快又添了新品种?”
“啥?你们还建了鱼塘?这些娃娃都成了小东家了?”李货郎说起孩子们修建“邻里留园”、赚钱还给长辈买了厚礼的事,更是让黄少里正和赵衙役惊得差点拿不稳酒杯。
“我的天,我还在为零花钱拼命割兔草呢,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都已经当上老板了!唉,追不上喽!”黄家老二黄智一边感慨,一边不忘夹一大筷子红烧肘子,吃得满嘴油光。
“唉,今年本想着在家里的兔子工坊赚了些零花钱,能给弟弟妹妹们发个大红包,这下可好,拿不出手了。”黄义亦是感慨万千,连吃两个饺子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
“哥哥,没关系,”小果果听见了,立刻挣扎着爬下凳子,噔噔噔跑到她的小背篓旁,从里面掏出一把拜年得的红包,又跑回来塞给黄义,然后仰着小脸,两眼亮晶晶地望着他,“果果有大红包,拿得出手,果果给哥哥。”
黄义被小妹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懵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果果等了一会儿,见哥哥还捏着红包不动,便伸出小手拍拍他手里的红包,奶声奶气地提醒:“哥哥,给你红包,你要说‘恭喜发财,多福多寿’呀!”这是她去给村里长辈拜年时学来的,在她的小脑瓜里,收了红包就该说吉祥话。
“哦……恭喜发财,多福多寿!”黄义下意识地跟着念,随即猛地惊醒,“不对啊!你这么小个人儿,说什么多福多寿?应该说快高长大!”
“哦,果果已经长大了啊!”小囡囡却一本正经地纠正他。
两人这童真十足的对话,再次惹得满堂大笑。反应过来的黄义顿时羞红了脸,忙把红包塞回给果果:“我是哥哥,该我给你红包才对。你的自己留着,哥哥有钱。”
“哥哥,果果是‘大头’呢,果果养大家。”果果又把红包推回去,笑眯眯地摸摸自己的小脑袋。
“果果,你的头不大呀?再说了,头大不大跟养大家有啥关系?”老三黄信也糊涂了。
在一旁笑得眼泪都快出来的林睿连忙解释,原来当初策划“邻里留园”时,大家说果果出的钱、养的鱼最关键,占收益大头,得三成,一成归村里作养护基金,剩下六成其他十一个孩子分。玩笑间都说全家靠果果养活了,没想到小豆丁就牢牢记住自己是“大头”,要“养大家”。
弄清原委,众人又是好笑又是感动,这无私又暖心的小囡囡,怎能让人不疼到心坎里?
果果也懂得“雨露均沾”,给黄智、黄信、赵栋和赵玉也各塞了一把红包,认真地说哥哥姐姐她都养。直把这几个半大孩子弄得手足无措,心里却暖融融的。
饭桌上气氛愈加热烈温馨。望着这满堂兴旺、儿孙绕膝的景象,林守业悄悄背过身,用袖口擦了擦微湿的眼角。想这些年他咬牙苦苦支撑家业,如今家族繁盛,一村欣欣向荣,其中艰辛与欣慰,唯有自家知晓。
午饭过后,众人移步喝茶叙话,畅谈正事。
林文柏不在,李文石作为老大,便向回门的姐姐姐夫、妹妹妹夫细细讲述了这大半年平华村的巨变:从“邻里留园”的修建,到江依心巧遇故交闫老板,寻回部分家产;从留园的亚麻成就了尤氏油坊与何家织布坊,到村里成功种植茄子、豆角等新菜;从王大力巧遇军中旧友,达成军民合作,到京城樊家少东家亲临,签订新约,村里成功榨出上好的胡麻油;从樊家助力促成修路大计,并提供京城学习名额,到村里召开首次分红大会,全村一致通过开春兴建村学……
一桩桩,一件件,听得众人心潮澎湃,惊叹不已。这大半年,平华村真可谓一日千里,发展之稳健迅速,令人叹为观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