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天,澄澈高远。林文桂与丁老三的新居彻底收拾停当,窗明几净,只待温锅暖灶。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们便往平分村捎了信,邀请至亲前来,共享这份安家立业的喜悦。
八月初的一天,平华村村口的哨岗格外忙碌。先是迎来了一辆装饰讲究的马车,这可是村里头一遭有马车造访!值守的安保人员不卑不亢地上前询问,得知是镇上会仙楼与迎客楼的掌柜前来拜访林文松家,立刻安排人妥帖地带路引见。
马车刚驶离哨岗,一架载得满满当当的大牛车便到了跟前,车上人自称是丁老三的家人。哨岗人员依旧态度恭谨,问明情况后,同样周到地派人引路,并未因是牛车而有半分怠慢。
这初入村庄的平等对待,让丁家人心中顿生好感,看来老三在此地颇受认可,这村子的风气,也与别处不同。
这井然有序的哨岗,归功于刘大山与王大力的严格操练,自平果树花开,村中便加强了防卫,既保平安,亦显规制,让初来者不敢小觑。
丁家人的感觉没错。村民们虽不喜林守成一家,但对勤恳本分、爱地如命的丁老三,却很快接纳并心生亲近。都觉得这实诚汉子与他那岳家,全然不是一路人。
一行人走在村中,所见景象更是颠覆了他们对“平华村乃四村最穷”的旧印象。屋舍齐整,道路干净,家家院墙内菜畦青翠,长势喜人。
村民面色红润,步履从容,连嬉闹的孩童都显得格外干净伶俐。最奇的是,空气中始终萦绕着一股淡雅清芬,吸入口鼻,便觉心神一振,周身舒泰。
在引路人的带领下,丁家人顺利找到了丁老三的新居。听得哨岗人员在门外一声通报:“丁三哥,你家来客了!”丁老三应声快步而出,见到爹娘兄嫂侄儿悉数到来,激动得眼眶发热,连忙将亲人往屋里迎。
丁家人见这新居宽敞亮堂,建造得颇为体面,都替丁老三由衷高兴。
林文桂这才带着儿女从里屋出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得意,热情地要带公婆妯娌参观。她从正房说到厢房,从用料说到布局,言语间不经意流露着“勉强满意”、“不愿太招摇”的优越感。丁老三插不上话,只憨笑着搀扶爹娘跟在后面。
待转到后院小菜园,丁家人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只见畦垄之间,大白菜棵棵壮硕如盆,豆株茁壮,一架架翠玉般的胡瓜垂挂满藤。
“俺的娘哎,这都是啥菜?咋长得这般精神!”大半辈子没出过平分村的丁老汉夫妇连声惊呼。
“三哥,这就是平华村卖去大酒楼的宝贝?你才来就能种上?”性子最活络的丁老四抢先问道。
“爹,娘,这是大白菜,北方来的好种,一棵能长十几斤,甜着呢!四弟,我运气好,村里照顾,允我种这菜,还让我多种了些大豆,直接卖给豆腐坊换钱。”说起庄稼,丁老三话也多了起来,不顾林文桂使眼色,摘了几根鲜灵的胡瓜递给亲人,“这叫胡瓜,生吃脆甜,解渴最好,你们都尝尝!是我岳父家种不下了,匀给我种的。”
丁家人纷纷接过,在衣襟上擦了擦,便迫不及待地咬下。
“哎呦,真水灵!一点渣都没有!”
“跟脆果子似的!”
“三叔,我还要!”
赞叹声此起彼伏。林文桂见丈夫还要再摘,忙拦住:“当家的,快开饭了,先请爹娘哥嫂进屋喝茶歇歇脚,我和嫂嫂弟妹们去张罗午饭。”
“咋?还得咱们动手?亲家母和你嫂子呢?”心直口快的丁大嫂素来不喜林文桂的算计,当即问道。
林文桂脸上掠过一丝尴尬:“我爹娘身子不适,晚些到。嫂子去买豆腐了,很快就回。今日辛苦嫂嫂们和弟妹帮衬一把。”心中却暗恼娘家不靠谱,非要摆足架子姗姗来迟。
丁老三忙打圆场,将家人请进堂屋,奉上热茶和从豆腐坊买来的炒豆子、五香豆干。他虽憨厚,也知岳家靠不住,一早便备好了豆腐、豆芽,又用自己种的菜与邻里换了莴笋、胡萝卜等时新菜蔬。林文桂爱面子,也咬牙买了鸡和鱼。
正忙碌间,有相熟的村民送来一大块金黄的南瓜,说是给添个菜。丁老汉在屋内听见,与老伴对视一眼,欣慰点头——老三在这里,人缘看来不错。
丁家几位儿媳都是干活利索的,虽不喜林文桂,但看在满桌好食材和丁老三面上,手下毫不含糊。很快,饭菜的香气便弥漫开来。
待到林守成一家掐着饭点,姗姗而来时,桌上已摆得满满当当。
林守成与王氏走在最前,下巴微抬,目光扫过丁家众人朴素的衣着和带来的乡下土礼时,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随即又端起一副热情却疏离的笑容。林文杨跟在后头,眼神在丁家女眷的旧钗布裙上打了个转,便带着一丝优越感移开了。
桌上菜肴丰盛:白菜豆腐汤清鲜,素炒三丝爽脆,拌胡瓜清新,胡萝卜炖鸡浓郁,莴笋肉片嫩滑,红烧鱼酱香,酸辣大白菜开胃,胡瓜炒蛋鲜香,主食是金黄的南瓜馒头和粗粮饭。盆大盘满,彰显着主家的诚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