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不懂啊!”
金小山这次真的对李清照的大局观失望了。
“我不懂,你告诉我啊!”
李清照烦躁的说道。
自从大宋要亡了这个消息压到她的心头后,她的情绪一直就很不稳定,暴躁不安,点火就炸。
“行行行,说给你听!”
金小山也没掖着藏着,李清照教他们修炼的时候也是如此,不懂就问,问则必答。
“能不能做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诞生了!在三字经没有出现前,一个小孩子做了坏事,我们可以说他是个天生的坏种,可是三字经出现以后呢?
三字经出现以后,小孩子做了坏事,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孩子的父母没有教育好!
这叫文明的进步。
三字经是进步。
这不和亲不纳贡的祖训,也是进步。
当这句话喊出来后,它就刻进了人们心中的量人尺,无论你能不能做到,天下人都会用这个标准衡量你,天下大势会推着你向这个标准靠拢。
一代做不到就两代,两代做不到就三代。
只要这句话在,就会有无数人前扶后拥的去做。
这才是它的意义!”
金小山伸手。
师师递上一杯热水,以及崇拜的小眼神儿。
金老爷擅长的是使劲儿,而不是长篇大论。
所以,豆娘和刘娘子可以坦然面对。
师师是文艺少女,虽然被养废了,可本性还在,她总感觉缺点什么,今天,这点儿感觉补齐了!
“老爷喝水!”
少女娇声又酥又媚。
“滚一边去,别挡着老爷装逼!”
接水,按头,推开,金老爷一气呵成。
这一波,金老爷装的很到位。
“受教了!”
李清照放下狼毫,规规矩矩的给金小山作了一揖。
这是她这几年来,第一次正式的向金小山行礼。
这一礼是作给学识的。
“继续!”
一礼过后,李清照恢复了平静。
她大抵是知道金小山为什么不肯帮她了。
他看到的更多,他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
他与她有着一千多年的意识差距。
她要看看这差距是什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金小山继续抛雷。
“什么?”
李清照怀疑自己没听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金小山又重复了一遍。
这是一句与古人完全断裂的名言。
它是现代读书人与古代读书人的分界线。
“不为光宗耀祖?”
“他的祖宗因他而感到骄傲。”
“不为封妻萌子传宗接代?”
“舍小家为大家。”
“这也是一种目标?”
“呵,说这句话的人,他做到了,他做到时,无数人也做到了,这算是个小目标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说的。
这句话出现后,有人把它当笑话,有人把它当理想,却是一代又一代,代代都有为之努力,又成功的人出现。
“我不理解……”
李清照面露忧郁。
儒家也是有着目标和口号的。
几十年前,张载喊出来儒家最威武霸气的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然而,应者寥寥!
“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按照他的话去做?”
李清照疑惑的看着金小山。
“笃!我说你记!”
金小山敲了敲桌子。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这是五四运动的精髓。
为什么人们会向着周总理的目标前进?
因为五四运动后,华夏人的理想就统一了,它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这是高于光宗耀祖、封妻萌子、开枝散叶,荣华富贵的。
“我不理解…”
李清照是真的无法理解了。
现在写的已经完全是超出她理解和想象的文字了。
“我说,你写!”
金小山没给她解释。
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她更无法理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
“为人民服务!”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为了新中国,前进!”
“向我开炮!”
“娘,孩儿不孝了!”
“人人平等!”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金小山慷慨激昂的说着自己熟悉的东西。
这才是一个现代人经常接触到的东西。
若说李清照是在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中泡着长大的,那么金小山就是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下长大的。
李清照只想救一个大宋。
金小山看到的却是整个华夏民族。
李清照觉得他是神奇的高人,必然能救大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