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支点的发现,如同一把钥匙插进了锈蚀的锁孔。虽然还未转动,但已经能感受到锁芯内细微的松动。图书馆小队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这个由他们六人构成的初始网络。
他们发现,当多人同时专注于同一件事,并保持强烈的共同意志时,产生的共鸣效应最强。于是,每天放学后的图书馆角落,成了他们固定的“共鸣训练场”。
这天,他们选择共同攻克李明明整理出的一套物理竞赛难题。这套题远远超出了高中范围,涉及大学物理的初步概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开始。”李明明低声说,同时按下了秒表。
瞬间,六人同时沉浸到题目中。岑卿能感觉到那层“天花板”依然厚重,但当她的意志与苏晚晴清晰的解析思路、李明明严谨的逻辑框架、王苹果跳跃的发散思维、张折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李明那仿佛能洞悉结构本质的直觉连接在一起时,阻力仿佛被分摊了。
她不再是一个人面对一堵墙,而是六个人共同撑起一个空间。思维的火花在无声中碰撞、交织。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突然,王苹果发出一声极轻的抽气。她面前草稿纸上的某个化学符号,在她专注的凝视下,边缘似乎模糊了一瞬,散发出极其微弱的、并非墨水反光的莹蓝光泽!虽然转瞬即逝,但她确信自己看到了。
几乎同时,张折手中把玩的一个用回形针拗成的简易多面体,其中一个夹角在他无意识的拨动下,发出了细微到几乎听不见的、却异常清脆的嗡鸣,仿佛其物质结构在那一刻发生了某种极细微的共振。
李明面前的草图本上,他正在描绘的能量回路图中,代表他们六人网络的那个部分,线条自行微微发亮,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注入了活性。
而岑卿自己,在试图理解一道关于量子隧穿效应的概念性题目时(这远远超纲),第一次没有感到彻底的茫然和阻塞。她仿佛能“听”到其他五人思维流动的声音,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她的意识,帮她勉强搭建起一个理解这个艰深概念的脆弱脚手架。虽然依旧模糊,但不再是完全的黑暗。
他们之间建立的“意志网络”,不仅在削弱个体面临的“资质限制”,似乎还在这个由“剧情能量”构筑的世界里,开辟出了一个微小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现实气泡”!
在这个“气泡”范围内,规则的束缚变弱了,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违背这个世界物理法则的微小“奇迹”!
“时间到。”李明明按下秒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他们不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题目讨论,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了刚才那奇妙的共鸣状态。
“刚才…我的草稿纸…”王苹果迫不及待地小声说。
“我的回形针…”张折同时开口。
几人快速交流了刚才的异常体验,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
“我们的网络在影响现实…”李明明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虽然效应极其微弱且不稳定,但这证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意志共鸣可以局部改写规则!”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从书架后传来:
“…能…能教我吗?”
众人一惊,转头看去,只见江驰从书架后慢慢走了出来。他脸上带着局促和渴望,手指紧张地蜷缩着。他显然已经在那里听了很久。
“我…我试过自己看书,”江驰的声音很低,带着挫败,“还是不行…像有堵墙挡着。但刚才…刚才你们围在一起的时候,我站在这里,好像…好像那堵墙变薄了一点点…”他鼓起勇气看向苏晚晴,又看向其他人,“我…我也想…能看懂那些题。”
图书馆小队成员们交换着眼神。将江驰这个核心主角节点正式纳入网络,风险巨大,可能会立刻引来世界意识的猛烈反扑。但收益也同样惊人——一个主角的意志加入,将极大增强他们网络的力量。
苏晚晴看向岑卿,岑卿微微点头。李明明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着利弊,但最终也没有反对。
苏晚晴深吸一口气,看向江驰,指向他们围坐的桌子空着的一角:
“坐过来吧。”
江驰愣住了,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迟疑地、几乎是挪动着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在那张椅子上坐下,姿态完全不似往日那个嚣张的校霸。
“首先,”李明明看着他,语气严肃,“忘记你‘必须’喜欢苏晚晴这件事。在这里,你只是一个想要学习的学生。”
江驰身体一僵,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认真。
“那么,从这道基础力学题开始。”岑卿将一份相对简单的题目推到他面前。
当江驰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当他的意志生涩地、笨拙地试图融入周围那已经初步成型的共鸣之网时,所有人都感觉到网络轻轻一震。
一股庞大却混乱、充满杂质的力量试图接入。那是属于江驰的、被“校霸”设定层层包裹的真实意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