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浪潮传媒总部的会议室里,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香——品牌设计师张悦正展开一幅手稿,指着上面的图案向高浪与核心团队讲解:“这个LOGO的主体是‘丝路驼铃+胶片卷轴’的融合设计:驼铃代表我们的文化IP根基,比如《丝路行者》《艾德莱斯绸传奇》;胶片卷轴体现影视属性,缠绕驼铃的线条用的是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纹样,既简洁又有记忆点,还能和其他影视公司的LOGO形成差异化。”
高浪看着手稿,指尖划过“飞天飘带”的线条:“能不能在LOGO的色彩上再调整?现在的石青色有点重,换成‘敦煌土黄+丝路蓝’的渐变,土黄对应沙漠,蓝对应丝路天空,更贴合‘文化IP生态’的定位,也更温暖。”
张悦立刻拿出马克笔修改,很快,新的LOGO草图呈现出来——土黄的胶片卷轴缠绕着银灰色驼铃,飘带用淡蓝色勾勒,角落还藏着一个微小的“敦煌小飞天”剪影。“这个细节好!”杨蜜凑过来,指着小飞天,“不仔细看发现不了,但看到后会觉得很用心,就像我们的IP里藏着的文化细节。”
这次LOGO设计,是浪潮品牌建设的“第一步”——高浪深知,品牌不是“广告堆出来的”,而是“符号+理念+行动”的结合:符号要让观众记住,理念要让行业认可,行动要让公众信赖
LOGO确定后,浪潮启动了“全场景视觉统一”计划——从公司总部的装修,到项目海报、艺人宣传照,再到衍生品包装,都融入LOGO元素与文化符号:
? 总部装修:大厅中央摆放着《丝路行者》中“唐代商队驼铃”的1:1复制品,墙面用敦煌壁画的“平涂技法”绘制IP故事墙,员工工牌上除了姓名,还印着各自参与过的IP文化元素(如参与《洛阳迷案》的员工,工牌印“唐代大理寺令牌”);
? 项目海报:《甄嬛传》番外海报的角落,用LOGO的“飞天飘带”缠绕宫墙;《草原歌者》海报的背景,用LOGO的“驼铃线条”勾勒草原轮廓,让观众看到海报就联想到“浪潮的文化IP”;
? 衍生品包装:与故宫文创联名的“丝路主题笔记本”,封面印LOGO,内页穿插《丝路行者》的拍摄手稿;“艾德莱斯绸丝巾”的吊牌,用LOGO的“胶片卷轴”造型,背面印着“非遗传承”的字样。
负责视觉落地的品牌经理李萌(新龙套,曾任职字节跳动品牌部,擅长场景化视觉营销)在落地会上说:“我们做的不是‘LOGO堆砌’,而是‘文化氛围营造’——比如员工工牌的文化元素,既能让员工有归属感,也能让来访的合作方,一眼就知道浪潮的核心是‘文化IP’。”
这种视觉统一很快见效——在2016年上海电视节上,浪潮的展位因“敦煌风+LOGO元素”的设计,成为媒体拍摄的焦点;不少观众表示,“看到驼铃和飞天,就知道是浪潮的项目,比其他公司的‘流量明星海报’更有辨识度”
视觉符号落地的同时,高浪推动浪潮联合文旅部、广电总局,发起“文化IP品牌联盟”——邀请故宫文创、敦煌研究院、新疆非遗中心等官方机构,以及柠萌影业、正午阳光等重视文化IP的企业加入,制定“文化IP品牌建设标准”,内容包括:
1. 文化真实性:IP开发需有至少1家官方文化机构提供历史/非遗资料支撑;
2. 价值正向性:IP内容需传递“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正向价值观,禁止“过度娱乐化”改编;
3. 生态可持续性:IP开发需考虑衍生价值,优先与非遗传承人、地方文旅合作,带动文化变现。
联盟成立仪式上,文旅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张磊亲自为浪潮授“文化IP品牌联盟理事长单位”牌匾:“浪潮的品牌建设,为行业树立了‘文化优先’的标杆——以前很多公司做品牌,只追求‘流量大、名气响’,而浪潮把‘文化价值’放在首位,这才是长期的品牌之道。”
联盟的成立,让浪潮的品牌从“企业品牌”升级为“行业品牌”——博纳影业的张总主动提出,将博纳的《长城守护者》IP纳入联盟标准开发,还表示:“跟着浪潮的标准做,不仅能获得官方支持,还能让IP更有深度,这比我们自己摸索强太多。”
三、公众认知:从“业内知名”到“公众信赖的文化品牌”
为了让普通公众感知浪潮的品牌理念,高浪策划了“浪潮文化IP公益展”,于2016年5月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IP文化区”“非遗互动区”“公益成果区”三个板块:
? IP文化区:展示《丝路行者》的冬不拉、《艾德莱斯绸传奇》的织锦复制品、《洛阳迷案》的唐代查案工具,旁边配着“IP背后的文化故事”解说牌,高浪还亲自担任“周末讲解员”,向观众讲述“为什么要在《洛阳迷案》里加入龙门石窟保护的情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