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浪潮传媒年度战略发布会的现场,聚光灯下的高浪手持一份厚重的“未来三年发展蓝图”,身后的大屏幕上,“丝路行者”四个烫金大字格外醒目。台下坐着阅文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印尼TVRI等合作伙伴,还有星光传媒、华谊兄弟的观察员——所有人都清楚,这场发布会的核心,不仅是战略规划,更是高浪时隔五年后的“导演回归战”。
“未来三年,浪潮的核心目标是‘文化IP全球化输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我将亲自执导的电影《丝路行者》。”高浪的声音沉稳有力,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这部电影将围绕‘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展开,讲述唐代商女、西域公主、新疆民乐艺人跨越地域,共同守护丝路文化的故事——它不是一部单纯的商业片,而是我们‘丝路文化IP系列’的核心载体,将联动IP共创联盟、海外发行网络、影视小镇,形成‘内容-场景-消费’的完整闭环。”
一、蓝图核心:《丝路行者》——高浪的“导演回归之作”
发布会后,高浪在剧组筹备室里,与编剧周雪、摄影师张黎、文化顾问王教授围坐在一起,打磨《丝路行者》的剧本细节。
“这部电影的难点,是如何避免‘文化符号堆砌’,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丝路的‘交融之美’。”王教授指着剧本中的“敦煌集市”场景,“比如这里写‘西域商人卖地毯,唐代百姓围观’,太表面了——我们可以加入‘地毯纹样的融合’:西域地毯的几何纹里,藏着唐代的缠枝莲纹,暗示两种文化早已相互影响;再让热巴饰演的民乐艺人,用冬不拉弹奏唐代的《阳关三叠》,用音乐体现文化共鸣。”
高浪频频点头,在剧本上批注:“就按这个思路改,每个场景都要有‘隐性的文化交融细节’。另外,选角要贴合角色内核,不能只看流量。”他看向艺人部总监陈凯,“杨蜜饰演的唐代商女,要体现‘坚韧与智慧’,她之前在《步步惊华》里的哭戏很有层次,但这次需要更多‘隐忍的眼神戏’,让她提前两个月跟着话剧演员李雪健学‘内敛式表演’;刘一菲饰演的西域公主,要打破‘柔弱美人’的标签,加入‘马术训练’,体现公主的英气;热巴的民乐艺人,除了冬不拉,还要学基本的唐代琵琶,让她理解‘不同乐器的文化共通性’。”
然而,选角刚确定,星光传媒就发起了第一轮阻击。当天下午,张黎的助理匆匆来报:“张导,星光传媒的刘峰亲自找您,开出‘《丝路行者》双倍片酬+后续三部电影的总导演资格’,想让您放弃浪潮,去拍他们的《草原霸主》。”
张黎没有犹豫,直接拒绝:“我跟高浪合作,不是为了钱——《丝路行者》的文化价值,是《草原霸主》这种流量片比不了的。而且高浪让我参与‘敦煌实景拍摄方案’的设计,能把敦煌的壁画元素融入镜头语言,这是我多年的心愿,星光给不了。”
高浪得知后,特意邀请张黎去敦煌影视小镇考察——小镇已搭建好“唐代集市”“西域驿站”的实景,墙壁上的壁画由敦煌研究院的画师亲自绘制,细节还原度达90%。“这里不仅是拍摄地,拍完后会成为‘丝路文化体验区’,游客能穿剧中服饰,体验壁画绘制、民乐演奏。”高浪指着场景,“我们的电影,会成为文旅的‘活广告’,这种‘内容-场景’的联动,才是长久的艺术价值。”
张黎当场决定,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敦煌影视小镇,全程参与电影拍摄与场景优化——星光的“高薪挖角”,再次以失败告终。
二、蓝图配套:三大板块联动,构建“丝路生态闭环”
《丝路行者》的筹备,只是未来蓝图的核心,更关键的是“IP、发行、新人”三大板块的配套联动,确保蓝图落地。
1. IP板块:“丝路IP系列”矩阵化开发
IP共创联盟推出“丝路IP系列”规划:除了电影《丝路行者》,还将开发3部衍生网剧(《丝路商魂》《敦煌画师》《西域驿传》)、2部小说(《丝路女医》《大漠孤烟》)、1部动画(《丝路小使者》),形成“全年龄段覆盖”的IP矩阵。
“我们要避免‘一部电影火了,衍生全烂了’的问题。”周雪拿着衍生网剧《敦煌画师》的剧本,“这部剧由赵金麦主演,讲述唐代女画师在敦煌创作壁画的故事,会邀请敦煌研究院的画师担任技术指导,确保‘壁画绘制步骤’‘颜料调配方法’等细节真实——赵金麦已经开始跟着画师学基础壁画,每天练习4小时,进步很快。”
高浪补充道:“衍生内容要‘各有侧重’:网剧侧重‘小人物的丝路故事’,动画侧重‘儿童文化科普’,小说侧重‘历史细节还原’,所有内容都要符合‘丝路文化交融’的核心,不能偏离主线。”
2. 发行板块:“全球本土化”输出网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