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趴在他臂弯里,似乎也被这安静而充满智慧的氛围感染,只是尾巴尖偶尔会扫过雷宇峥手中那份关于欧洲军工材料合作的保密文件袋。
杜晓苏则不同,她的目光贪婪地扫过每一件藏品,前世在亚眠度过的暑假记忆与眼前这位伟大预言家的遗物交织,让她心潮澎湃。
尤其是当她看到那些绘制着早期潜艇、飞行器甚至类似登月舱的草图时,更感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连接——前世她创立的ASura AI,何尝不是一种对未来的探索?
忽然,角落一个玻璃展柜里的一件模型牢牢抓住了她的视线。
那并非凡尔纳时代常见的蒸汽朋克风格机械。
它线条流畅简洁,没有巨大的锅炉和排气管,底盘低矮,整体造型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现代感,甚至……十几年后才会普及的“特斯拉电动车”的雏形?!
杜晓苏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快步走过去,隔着玻璃仔细端详。
模型制作精良,细节清晰,能看出是四轮汽车,但动力部分与传统内燃机截然不同,似乎是某种电池和电机结构。
“阿诺,这个…?”杜晓苏指着模型,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奇,“这看起来…像是电动汽车的模型?凡尔纳也设想过电动车?”
阿诺踱步过来,看着那模型,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晓苏,你的眼光总是这么敏锐。这个模型确实很特别,但它并非凡尔纳先生的设计。”
他顿了顿,蓝眼睛里闪烁着知识的光芒,“这是亨利·福特的私人收藏品,后来辗转到了这里。”
“亨利·福特?美国那个汽车大王?”雷宇峥也走了过来,他对这个名字显然更熟悉,带着商业巨头间的某种“同行”认知。
“正是他。”阿诺点头,“不过,这模型的故事,比福特汽车帝国还要早一些。据说,这是托马斯·爱迪生展示给年轻的亨利·福特看的一个‘概念验证品’。”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那个?”雷宇峥挑眉,感觉这组合有点出乎意料。
“没错。”阿诺娓娓道来,语气像是在讲述一个有趣的秘闻,“你们可能想不到,在1900年代初期,电动汽车其实一度是主流。据统计,当时美国道路上38%的汽车是电动的,只有22%使用汽油,还有40%是蒸汽驱动的。”
“电动是主流?”雷宇峥这次是真的惊讶了,这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在他的印象里,汽油车才是天经地义。
杜晓苏适时地补充,带着一种“先知”的笃定:“是的。尤其是在城市里,电动车安静、清洁、启动方便,不用手摇,很受上流社会女士们的欢迎。当时很多出租车公司用的也是电动车。”
她前世对这些科技史自然有所涉猎。
阿诺赞许地看了晓苏一眼,继续道:“爱迪生是直流电的坚定拥护者,他相信电力才是未来。据说,他造了这个模型,试图说服当时还对内燃机更感兴趣的福特——看,用电场驱动(他指了指模型前方两个连接着导管的金属触点),能耗比汽油更低,也更清洁。他希望福特放弃汽油车,转向电动。”
雷宇峥看着那小小的模型,若有所思:“所以……爱迪生是想拉福特一起搞电动车?”
“可以这么说。”阿诺笑道,“但福特是个极其固执的人。他后来发明了流水线,让汽车真正走入千家万户,靠的是汽油车。他的固执创造了传奇,但也让他一度错失了很多转型的机会。爱迪生看重的低能耗和清洁,在当时并未成为决定性的优势。石油太便宜,太容易获取了。”
“流水线……”雷宇峥沉吟,作为掌控庞大制造集团的CEO,他对生产效率的革新有着天然的敏感和认同,“这确实是划时代的创举。‘希望人们多买汽车’,福特做到了。”
杜晓苏轻轻抚摸着展柜的玻璃,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落在那充满可能性的模型上:“爱迪生的眼光其实很超前。直流电虽然传输损耗大,但在点对点的短距离供能上,比如给汽车充电,效率确实比需要多次变压的交流电要高。能耗会更小。”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和洞察未来的犀利,“而且,能源问题,终将成为本世纪乃至未来的核心议题。化石燃料终有枯竭之日,环境污染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电动汽车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她转向雷宇峥和阿诺,眼神明亮,带着一种穿越者特有的、俯瞰历史长河的清醒:“不过,现在这一波由环保理念推动的新能源热潮,尤其是电动汽车,我觉得在美国可能还会经历一个反复。”
“反复?”阿诺饶有兴趣地问,雷宇峥也专注地看着她。
“嗯。”杜晓苏点头,分析道,“资本是逐利的。当传统能源巨头感受到威胁,当新能源基础设施(比如充电网络)的巨大投入让政府和资本望而生畏,当电池技术瓶颈迟迟无法突破——比如续航焦虑、充电速度、成本,尤其是安全性问题集中爆发时,很可能就会出现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回归理性’,为传统能源续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