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春秋时代,吴越两国宛如紧邻的劲敌,彼此间战火不断,纷争频仍。
那回,吴王亲率大军气势汹汹地攻打越国。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越王勾践麾下有一员猛将,名曰林姑芙。此女身姿矫健,武艺超群,在激烈的厮杀中,瞅准时机,一剑狠狠砍中了吴王的右脚。吴王本就年事渐高,这一剑下去,伤势愈发严重,最终没能挺过去,撒手人寰。
吴王驾崩后,其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夫差心中始终铭记着父亲的死,复仇的火焰在他心底熊熊燃烧。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夫差觉得时机已到,便点齐兵马,浩浩荡荡地朝着越国进发,一心要为父报仇雪恨。
公元前 497 年,吴越两国的军队在夫椒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战场上,吴军士气如虹,攻势凌厉;越军虽奋力抵抗,却渐渐不支。最终,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残部退守到会稽。
然而,吴国哪会轻易放过越国,迅速派兵追击。勾践的军队被吴军团团围困在会稽山上,形势岌岌可危,仿佛置身于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勾践身边的大夫闻仲心生一计。他建议勾践准备丰厚的金银财宝,再挑选几位绝色美女,派人悄悄送给吴国的太宰,试图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勾践别无他法,只能依计行事。
吴王收到礼物后,心中有所动摇,最终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请求。但吴国的伍子胥却坚决反对,他深知勾践并非等闲之辈,苦口婆心地劝谏吴王:“大王,与越国讲和,无疑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可此时的吴王,已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告。
勾践投降后,带着妻子一同前往吴国。他们被安排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一间简陋石屋里,职责是看守坟墓、牧养马匹。从此,勾践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每次夫差出游,勾践总是手持马鞭,毕恭毕敬地跟在夫差身后,那模样,仿佛一个忠诚的仆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吴王夫差突然染上了重病。勾践听闻后,心中暗自盘算,为了表明自己对夫差的忠心不二,他竟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原来,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夫差痊愈的日期。
说来也巧,夫差根据自身感受定好的痊愈日期,竟然与勾践预测的一模一样。夫差见勾践如此“尽心尽力”,对自己敬爱忠诚,心中大为感动,便决定将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后,心中报仇雪恨的火焰愈发炽热。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不忘曾经的屈辱,他睡觉时躺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都挂着苦胆。每当困意袭来,他便摸一摸身下的柴薪;每当吃饭时,就尝一尝苦胆的味道。那苦涩的滋味,仿佛是他心中无尽的仇恨,激励着他不断奋进。
此后的十年里,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同时,积极训练军队,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越国逐渐由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了实力雄厚的强国。
终于,时机成熟。越国出兵攻打吴国,这一次,越军势如破竹,吴军根本无法抵挡。吴王夫差见大势已去,想起曾经的种种,羞愧难当,最终选择了自杀。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说的就是睡觉睡在柴草上面,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的味道,用来形容人刻苦自立,发愤图强。它的近义词有“宵衣旰食”,反义词则是“胸无大志”。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造句:“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历经艰难困苦,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
虽说如今我们无需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但这种坚韧不拔、发愤图强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毕竟,人生之路充满坎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在风雨中砥砺前行,走向成功的彼岸,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