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川把《滨江地下城》的剧本小心翼翼地摊在银河影业对面的咖啡馆桌上,仿佛这是一件稀世珍宝。他的目光却被窗外那幅巨大的海报吸引住了——《星际战甲2》的海报占据了整面墙,让人无法忽视。
海报上,流量主演林辰身穿银色机甲,英姿飒爽,背后是一个正在爆炸的星球,火光冲天,仿佛要将整个宇宙都吞噬。而“耗资五亿,年度最燃科幻”的字样则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印在海报的上方,晃得人眼晕。
岳川不禁感叹,这就是当下龙国影视圈的现状。所有的科幻片都只是欧美“星际殖民”或者韩流“机甲爽片”的翻版,毫无新意可言。
尤其是银河影业的《星际战甲》系列,更是将“炸星球、秀机甲”作为卖点,剧情空洞无物,连一个像样的龙国场景都没有,更别提“家园情结”这种本土内核了。
相比之下,像地球的《流浪地球》那样“带着家园求生”的硬核科幻电影,在龙国却从未出现过。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也是岳川瞄准的目标。
他相信,只要能够拍出一部真正具有龙国特色的科幻电影,一定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填补这个“本土科幻缺口”。
“银河刚放话,说咱们这剧本是‘科幻版乡土剧’,”制片人老徐把咖啡杯推远了些,像是怕沾到剧本上的“土气”,“他们的导演张明还在采访里笑‘连机甲都没几台,还好意思叫科幻?’,现在业内都在看咱们笑话,说咱们拿小成本碰科幻,是自不量力。”
特效指导阿凯翻着剧本里的“年夜饭抢修”片段,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岳总,不是我泼冷水,这段三个工程师围着速冻饺子聊家人,聊了十分钟,观众会睡着的!不如改成‘机甲群战外星生物’,我能做最炫的粒子特效,保证比《星际战甲2》炸!”
岳川没急着反驳,从包里掏出本泛黄的“建设日志”——封面写着“滨江地下城初代建设者 周建明”,里面夹着张老照片:一群穿着工装的人站在刚浇筑的地下城墙体前,手里举着搪瓷缸,背景是灰蒙蒙的滨江天空。
“这是我找档案馆借的真实日志,”他指着日志里的一句话,“‘地下城的每块砖,都要能扛住百年风雪,因为下面埋着咱龙国人的家’——《星际战甲》拍的是‘打外星人的爽’,咱拍的是‘保家的难’,这不是乡土,是龙国科幻该有的根。”
他翻到剧本里的核心场景:地下城的“核心反应堆”出了故障,主角周宇(本土化改名,复刻《流浪地球》刘启)要去抢修,路过父亲周建明(复刻刘培强)当年住的宿舍,发现抽屉里藏着包没拆封的桂花糕——是周建明当年想等周宇高考完一起吃的,结果因为建设任务错过了儿子的成年礼。
“阿凯,你觉得观众会睡吗?”岳川的声音很轻,“当周宇拿着桂花糕,看着父亲日志里‘等你吃糕’的字,再对比外面零下五十度的风雪,这比机甲爆炸更戳人——因为这是咱龙国人的‘遗憾与牵挂’,银河拍不出来。”
银河影业的动作比预想中快。他们通过渠道挖走了剧组的美术指导,还放出消息说“《滨江地下城》资金链断裂,即将停拍”。
更糟的是,原定的男主——个小有名气的流量演员,突然解约,理由是“剧本没爆点,影响自己的商业价值”。
老徐急得嘴上起泡,想去找银河谈合作,被岳川拦了下来:“咱不找流量,找懂‘家’的演员。”
他想起之前演《滨江迷雾》的周明——周明的父亲就是当年滨江老工厂的工程师,拍《滨江迷雾》时,他能准确说出“代课老师改教案的细节”,这次演周建明,肯定能懂“建设者的执念”。
周明来试戏那天,没带助理,自己提着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父亲当年的工程师证。
试的是“日志独白”那场戏:周建明对着日志念“今天宇宇问我,地下城什么时候能住,我说快了,可我知道,还得等十年”。
周明的声音没刻意煽情,却在“等十年”三个字上顿了顿,手指轻轻摩挲着剧本上的“宇宇”二字——像在摸自己儿子的名字。在场的人都静了,道具组的师傅偷偷抹了把眼泪,说“这像极了我爸当年跟我说‘工厂快好了’的样子”。
拍摄到“年夜饭抢修”那场戏时,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度,摄影棚里的暖气坏了,演员们穿着单薄的工装,冻得手都在抖,却没人喊停。
演年轻工程师的演员小王,在台词里加了句“我妈今天肯定在煮饺子,说等我回去吃”——这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他母亲确实在滨江老家,每天都给他留饺子。
这段即兴发挥,岳川没剪,反而加了个特写:小王的哈气落在速冻饺子包装袋上,模糊了上面的“滨江特产”四个字。
《滨江地下城》和《星际战甲2》同期上映,首日排片《星际战甲2》占了75%,《滨江地下城》只有10%。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