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的初秋,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洗过市区的街道,将梧桐树叶染成深浅不一的金黄。沈家所在的家属院门口,那棵老梧桐树的枝叶垂到斑驳的院墙上,雨滴顺着叶脉滑落,在青石板上敲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宁静的清晨谱曲。林晚秋站在厨房窗前,看着窗外被雨水滋润得格外鲜亮的世界,手中翻炒着锅里的青菜,翠绿的菜叶裹着晶莹的油花,香气顺着敞开的窗户飘出去,与雨后清新的空气交织在一起。
“娘,我上学去啦!”沈念安背着崭新的书包从房间里跑出来,蓝灰色的初中校服被他穿得笔挺,领口的纽扣系得整整齐齐。十三岁的少年身形又长高了些,眉眼间的沉稳愈发明显,只是在看向林晚秋时,眼中还会流露出少年人的依赖。他走到餐桌旁,拿起林晚秋刚盛好的鸡蛋饼,咬了一大口,满足地眯起眼睛:“娘,您做的鸡蛋饼还是这么好吃,比学校食堂的香多了。”
林晚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一杯温热的牛奶:“慢点吃,别噎着。到了学校记得认真听课,有不懂的就问老师,别自己憋着。”她看着沈念安狼吞虎咽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自去年升入初中以来,沈念安不仅快速适应了市区的学习节奏,成绩更是稳居年级前列,尤其是数学,每次考试都能拿到满分,上个月还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市里的数学集训营。想起刚带他来市区时,孩子还因为陌生的环境有些拘谨,如今却已完全融入,林晚秋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知道啦娘!”沈念安喝完最后一口牛奶,背上书包冲林晚秋挥挥手,“我走啦,下午放学我会早点回来帮您看妹妹!”说完,便踩着轻快的脚步跑出了家门,雨伞在雨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很快便消失在巷口。
林晚秋看着他的背影,嘴角的笑意久久不散。这时,沈廷舟穿着军装从房间里出来,肩上的军衔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他走到林晚秋身边,伸手将她颊边沾着的面粉擦掉,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晚秋,今天我要去部队开会,可能会晚点回来,你要是忙不过来,就给食品坊的小张打个电话,让她过来帮忙照看一下念瑶。”
林晚秋点点头,将炒好的青菜盛进盘子里:“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念溪今天要去幼儿园,我送完她就去食品坊,中午回来给娘和念瑶做饭,来得及。”她转过身,看着沈廷舟,眼中满是温柔,“你在部队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沈廷舟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打理食品坊、照顾家人留下的痕迹,却在他眼中比任何珍宝都珍贵。“我知道,你也别太操劳。”他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晚上我给你带你爱吃的糖炒栗子。”
早饭过后,林晚秋抱着刚睡醒的沈念瑶,牵着沈念溪的手往幼儿园走去。沈念溪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攥着个小兔子形状的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喊:“娘,你快点呀!今天老师说要教我们唱新儿歌呢!”
林晚秋笑着跟上她的脚步,目光落在路边的店铺上。自从搬到市区,她早已熟悉了这里的一切——街角那家卖豆浆油条的早餐铺,每天清晨都会排起长队;巷口的杂货店老板热情好客,每次去买东西都会多给一把糖果;还有不远处的菜市场,蔬菜新鲜又便宜,她每天都会去那里采购食材。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像一缕缕温暖的丝线,将她的生活编织得充实而幸福。
走到幼儿园门口,沈念溪立刻松开林晚秋的手,朝着老师跑去:“王老师,我来啦!”王老师笑着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念溪真乖,今天来得真早。”她抬头看向林晚秋,眼中满是赞赏,“沈女士,念溪在幼儿园表现可好了,不仅听话懂事,还会帮老师照顾其他小朋友,昨天还被评为‘本周小明星’呢!”
林晚秋心中一喜,低头看向沈念溪,只见女儿正仰着小脸蛋,得意地笑着,小模样可爱极了。“谢谢王老师,都是您教得好。”林晚秋笑着说,“念溪,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不许调皮哦。”
“知道啦娘!”沈念溪挥挥手,跟着王老师走进了幼儿园,还不忘回头对林晚秋做了个鬼脸。
林晚秋抱着沈念瑶站在原地,看着女儿的身影消失在教学楼里,心中满是感慨。她想起刚带沈念溪来幼儿园时,孩子还因为舍不得她哭了好久,如今却已能这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这让她既欣慰又骄傲。
送完沈念溪,林晚秋抱着沈念瑶往食品坊走去。她的食品坊开在市区最繁华的街道上,店铺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写着“晚秋食品坊”五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走进店铺,小张立刻迎了上来:“老板娘,您来啦!今天刚到的面粉和黄油都已经放好了,昨天订的蛋糕订单也都整理好了,您看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